[实用新型]一种锚杆清孔及孔深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0886.0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白冲;黄菊华;郑涛;李少祥;郭继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3/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乐综胜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锚杆清孔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杆清孔及孔深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边坡锚杆施工过程中,锚杆清孔方法一般采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枪吹洗孔内残渣,锚杆孔深一般通过钻杆长度及根数控制。当遇不良地质条件,无论是锚杆成孔过程中或是清孔完成后,都容易出现孔壁坍塌等现象,且锚杆孔角度为下倾斜,若清孔不彻底容易在锚杆孔底积渣或淤泥。另外仅依靠作业人员通过钻杆长度及根数控制锚杆孔深,容易出现作业人员或班组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的情况。以上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锚杆施工质量而且危及整个边坡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锚杆清孔及孔深测量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极低,操作方便,即能清理锚杆孔内杂物又能测量锚杆孔深,适宜于各种孔深的锚杆孔清渣及孔深测量,确保锚杆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锚杆清孔及孔深测量装置,包括清渣筒和探杆,清渣筒设置于探杆的一端,清渣筒为圆形钢管,清渣筒的前端端面与清渣筒的中心轴倾斜角不大于45°。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清渣筒为壁厚不小于3mm的脚手架钢管。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清渣筒通过双面焊与探杆连接固定,焊缝高度不小于4m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探杆沿长度方向涂刷有刻度标识。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探杆包括一个或多个螺纹钢筋,螺纹钢筋之间通过直螺纹套筒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螺纹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8m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螺纹钢筋通过螺纹与直螺纹套筒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极低,操作方便,通过长度探杆配合前端尖锐的清渣筒,即能清理锚杆孔内杂物又能测量锚杆孔深,适宜于各种孔深的锚杆孔清渣及孔深测量,确保锚杆施工质量。
2.脚手架钢管和螺纹钢筋均为建筑工地常见的材料,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加工方便,探杆通过直螺纹套筒加长,耐用性高,可反复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锚杆清孔及孔深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渣筒,2-探杆,3-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一种锚杆清孔及孔深测量装置,包括清渣筒1和探杆2,清渣筒1设置于探杆2的一端,清渣筒1为圆形钢管,清渣筒1的前端端面与清渣筒1的中心轴倾斜角不大于45°。
进一步地,清渣筒1前端切割成不大于45°的倾斜角。
进一步地,清渣筒1为壁厚不小于3mm的脚手架钢管。
进一步地,清渣筒1通过双面焊与探杆2连接固定,焊缝高度不小于4mm。
进一步地,探杆2沿长度方向涂刷有刻度标识,最小刻度为分米级。
进一步地,探杆2包括一个或多个螺纹钢筋,螺纹钢筋之间通过直螺纹套筒。
进一步地,螺纹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8mm。
进一步地,螺纹钢筋通过连接点3与直螺纹套筒连接,连接点3处提前车丝口,以便于安装直螺纹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清渣筒1、探杆2、连接点3组成。其中清渣筒1直接采用壁厚不小于3mm的脚手架钢管,清渣筒1前端切割成不大于45°的倾斜角,探杆2采用直径不小于18mm的螺纹钢筋,连接点3提前车丝口以便安装直螺纹套筒,清渣筒1与探杆2焊接牢固,双面焊、焊缝高度不小于4mm。探杆2上用红油漆标识长度刻度,最小刻度为分米级。
在锚杆成孔后,人工手持探杆2将清渣筒1匀速伸入锚杆孔内,若探杆2长度不够则在连接点3安装直螺纹套筒连接另一根探杆,清渣筒1伸到锚杆孔底后,利用钢卷尺配合探杆上的长度刻度测量记录锚杆孔深,然后均匀慢速抽出清渣筒1,若清渣筒1内有淤泥、软土或石屑等,则反复重复以上动作直至锚杆孔清理干净为止。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0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空间大深度原土回填夯机
- 下一篇:一种锚杆格构梁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