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衬套及接管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9229.4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3/02 | 分类号: | F16L13/0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套 接管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套及应用该衬套的接管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尤其是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等压力容器中,通常存在一种在筒体侧壁引出接管的安装结构,为保证接管与筒体侧壁连接的可靠性,接管与筒体侧壁之间通常还设有衬套,以起到连接、补强的作用。
请参考图1-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接管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接管的安装结构,包括筒体01、接管02以及衬套03,筒体01的外周壁设有连接口,安装时,可先将接管02与衬套03焊接于一起,然后将接管02与衬套03的组合件穿过该连接口,进而再将衬套03与筒体01焊接于一起,以完成安装。
再如图2所示,该衬套03通常为上、下等径且等壁厚的直管结构,其管壁厚度由连接口的大小、承压大小等具体安装要求决定,在高压厚壁筒体或大管径连接口的设计条件下,衬套03的厚度较厚,通常在3-10mm之间,而接管02的厚度则较薄,通常只有1mm左右,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厚度差异。在采用传统的钎焊工艺对二者进行焊接时,难以保证较好的焊接质量,若加热时间较短,所形成的焊缝021质量较差,接管02与衬套03的连接可靠性较差;若加热较长时间,又可能导致接管02的晶粒变粗,强度下降,尤其是当接管02为铜管时,其强度下降更为明显;若要获得较好的接管02的安装结构,则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加热的时间,对焊工的焊接技能要求较高,安装难度较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装简单、连接可靠的接管的安装结构,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连接可靠的接管的安装结构及用于该安装结构的衬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管的安装结构,包括筒体、接管和衬套,所述衬套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接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衬套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管段,且所述接管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穿设于所述筒体的周壁。
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接管的安装结构,其所使用衬套的第一管段的壁厚小于第二管段,更为接近接管的壁厚,当采用钎焊工艺对第一管段和接管进行焊接时,焊接难度相对较小,安装更为简单,且有利于保证焊接质量,连接更为可靠。
另一方面,上述衬套通过第二管段穿设固定于筒体的周壁,第二管段的壁厚较大,可起到较好的连接、补强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段的壁厚为所述接管的壁厚的1-1.5倍。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筒体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部分为等径孔,且其孔径与所述接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包括锥形段,所述锥形段自所述第二管段的内端向外延伸,且孔径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部分为等径孔,且其孔径与所述接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小径孔与所述等径孔相连。
可选地,所述大径孔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的孔径自内向外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形成环形台阶面。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外周壁设有可供所述第二管段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周壁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定位部;所述第二管段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时,所述定位部能够搭接于所述筒体的周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衬套,其中部设有可供接管穿过的安装孔,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管段,且所述接管能够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
由于上述接管的安装结构已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衬套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段的壁厚为所述接管的壁厚的1-1.5倍;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部分为等径孔,且其孔径与所述接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包括锥形段,所述锥形段自所述第二管段的内端向外延伸,且孔径逐渐减小;或者,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部分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小径孔与所述等径孔相连。
可选地,所述阶梯孔的大径孔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的孔径自所述第二管段朝向所述第一管段的方向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9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单层夹线水带
- 下一篇:一种密封膨胀垫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