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塑壳式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27483.0 | 申请日: | 2017-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4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孔军;张银春;郭健;马云龙;庄丽;匡灵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行创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塑壳式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塑壳式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节能技术在目前的设计过程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而且,节能设计也确确实实在现实的应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作为低压电器的塑壳断路器本身跟节能技术挂钩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使得业内的节能发展方向除了少数电器设备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它的节能能力外,节能只是跟系统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塑壳式断路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节能塑壳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杠杆、颊板、连接扣结构、连杆、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手柄与杠杆连接,所述颊板与杠杆连接,所述颊板与连接扣结构连接,所述连杆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动触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扣结构包括:跳扣、锁扣和再扣,所述跳扣与锁扣连接,所述再扣与锁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带有机械联锁机构可实现两台断路器的上下安装的杠杆联锁,实现双电源供电电气控制与机械控制的双保险;同时杠杆连锁设计精巧、操作方便、便于维护与调试,大幅降低产品体积,减少驱动消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闸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再扣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合闸状态图。
附图标记:
手柄100、杠杆200、颊板300、连接扣结构400、跳扣410、锁扣420和再扣430。
连杆500、转轴600、动触头700和静触头8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闸状态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再扣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合闸状态图。
一种节能塑壳式断路器包括:手柄100、杠杆200、颊板300、连接扣结构400、连杆500、转轴600、动触头700和静触头800,手柄100与杠杆200连接,颊板300与杠杆200连接,颊板300与连接扣结构400连接,连杆500与转轴600连接,转轴600与动触头700连接。
连接扣结构400包括:跳扣410、锁扣420和再扣430,跳扣410与锁扣420连接,再扣430与锁扣420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分闸状态到再扣状态的运动过程为,在颊板300的固定状态下,对手柄100施加向后的推力,手柄100带动杠杆200转动,杠杆200上的力经过机构弹簧的储存和传递,带动跳扣410的运动,跳扣410解除对锁扣420和再扣430限位,在弹簧的作用下,再扣430卡住锁扣420,锁扣420卡住跳扣410,从而完成整个再扣运动过程。
如图2所示,然后再扣状态到合闸状态的运动过程为:在颊板300的固定下,对手柄100施加向前推力,手柄100带动杠杆200转动,杠杆200上的力经过机构弹簧的传递,因跳扣410被锁住,带动连杆500的向前运动,连杆500带动转轴600的运动,转轴600带动动触头700向下运动,完成动触头700和静触头800的接触,最终完成整个合闸运动。
如图3所示,最后,合闸状态到分闸状态的运动过程为:在颊板300的固定下,对再扣430施加向前的推力,再扣430释放锁扣420,锁扣420释放跳扣410,并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复位,机构弹簧储存的能量释放,带动连杆500和杠杆200运动,连杆500带动转轴600的运动,转轴600带动动触头700运动,杠杆200带动手柄100的运动,完成动触头700和静触头800的分离,最终完成分闸运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行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行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7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