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5724.8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3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菲夫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30 | 分类号: | F16K3/30;F16K3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压阀。
背景技术
气体稳压阀是一种气动式控制器,把它接在气路中,无需外界供给能源,靠工作介质本身的能量即可输出稳定的压力。稳压阀适用于要求对气体压力或气体流量进行精确控制的场合。
其在工作时,由输入端进来的高压气体,经过阀口的节流作用产生压力降,使输出端的压力降低,输出压力值的大小,可由调节弹簧的作用力来确定。输出端负载的变化,使输出压力发生变化,此时输出压力作用在膜片上的力,亦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输出压力升高,作用在膜片上的力亦增加,当其大于弹簧作用力时,膜片便带动阀芯向上移动,使阀口的开度降低,从而压力降增大,输出端的压力也随之下降,直到作用在膜片上的力与弹簧的作用力相平衡为止,如果输出压力降低,作用在膜片上的力亦下降,当其值小于弹簧的作用力时,膜片则带动阀芯向下移动,使阀口的开度增大,从而压力降减小,输出压力也随之升高,直到作用在膜片上的力与矩形弹簧作用力相平衡为止。
现有技术中的气体稳压阀通常由调节弹簧、膜片、活塞、阀座、阀瓣等零件组成,利用膜片直接传感下游压力驱动阀瓣,控制阀瓣开度完成减压稳压功能,膜片的两面受压的作用来回移动时,容易受到震荡造成发体内的压力不稳定,使得稳压阀的供压效果不够稳定,造成阀体的密封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压阀,减压稳压效果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阀体,阀体上连接有阀盖,阀体内设置有稳压阀座及阀芯,其特征是:所述阀体与阀盖之间设置有膜片,所述膜片与阀体之间设置有腔室,腔室与出气口间设置用于连通的阻尼管,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设置有连通口,所述阀芯贯穿稳压阀座和连通口设置,所述膜片的上端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阀芯与稳压阀座及连通口接触处设置为金属板材的两端及设置在两侧金属板材之间的硫化橡胶填充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阀芯常常会上下移动,而在高压的时候后也可能造成阀芯的震荡,使得压力不稳定,而且密封性出现问题,所以设置的稳芯为金属板材的两端及设置在两侧金属板材之间的硫化橡胶填充层,硫化橡胶填充层能够吸收阻尼震荡,使得震荡减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供压稳定,而在稳压阀座上设置的两个凹槽内的密封橡胶圈能够起到双重的密封作用效果,使得密封效更好,密封效果优良则一定程度上阀体内的供压就会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膜片选用聚酯膜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很薄的聚酯膜片作敏感元件,能够有效的提高稳压阀的寿命和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有设置在聚氨酯膜片上方的弹簧座及与连接在弹簧座与聚氨酯膜片间的第一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弹簧能够在压力增大或者减小时,对膜片施加向上或者向下的作用力,使得膜片带动阀芯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座包括有沿阀盖上下滑动的调节螺栓及与调节螺栓连接的压力缓冲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缓冲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弹簧座起到缓冲及帮助弹簧座复位的作用效果,由于在受到高压冲击时膜片的移动不稳定会导致阀芯的密封性能产生影响,设置的压力缓冲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稳定的作用效果,在阀芯移动时缓冲装置的设置使得阀芯的移动稳定,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阀体进一步的密封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缓冲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弹簧座与调节螺栓之间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弹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容置第二弹簧的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块上设置有凹槽,在安装块与弹簧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控制弹簧座的移动速度,设置的凹槽能够在第二弹簧压缩时同于容置第二弹簧,减少第二弹簧的占据空间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选择矩形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矩形弹簧代替一般的圆柱形弹簧能够减小弹簧的尺寸,则占据阀体的空间也就较小,而且在压力的传递上也就更加灵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菲夫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菲夫自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5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