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直读式雨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5344.4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0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盛茂刚;崔恩贵;郭晓东;王振厅;杜子龙;左林远;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茂刚 |
主分类号: | G01W1/14 | 分类号: | G01W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张晓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直读 雨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量计,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直读式雨量计。
背景技术
雨量采集的准确性直接关乎水文测验与整编工作的质量,现有的雨量观测设备可以分为人工雨量计和自动雨量计,目前的观测工作,人工雨量计和自动雨量计通常独立使用。
人工雨量计需要人工将储水瓶内的降水量分次倒入量杯内进行测量,最后由人工进行计算得出人工观测雨量。目前国家整编工作以人工数据最为精确,但人工雨量计操作繁琐,增加测站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人工倒水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比如倒水时漏出、大暴雨时倒水是否及时等等,均影响了最后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自动雨量观测设备中,以翻斗雨量计最为普遍使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分辨率问题,高精度的翻斗雨量计测量大暴雨时漏雨,而精度低的翻斗式雨量计无法保证小雨的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人工雨量计和自动雨量计各自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直读式雨量计,包括箱体、集雨管、电磁阀、摄像头以及数据处理单元,所述集雨管设置在箱体内部,所述电磁阀设置在箱体底部并与集雨管连通,所述摄像头设置在箱体内壁,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置在箱体外壁上并与摄像头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集雨管外壁上设有刻度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为LattePanda主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刻度尺的精度为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管内设有漂浮在水面上的黑色薄油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顶部设有45°漏斗型承雨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管包括内径为200mm的上段管体以及内径为200mm、高度为350mm的下段管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管包括内径为200mm的上段管体以及内径为63.2mm、高度为350mm的下段管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管的下段管体为透明亚克力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直读式雨量计将成熟的成像技术与简单可靠的人工雨量计相结合,以电磁阀自动放水代替人工倒水,以图像分析代替人工读数,能够快速有效地分析降雨量数据,既免去了繁琐地人工倒水与读数工作,又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不受降雨强度大小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记:
1-箱体;11-承雨口;2-集雨管;3-电磁阀;4-摄像头;5-数据处理单元;6-刻度尺;7-黑色薄油纸;8-GPRS通讯终端;9-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全自动直读式雨量计包括:箱体1、集雨管2、电磁阀3、摄像头4以及数据处理单元5。
箱体1顶部设有45°漏斗型承雨口11,以利于收集雨水。
集雨管2设置在箱体1内部,其外壁上设有精度为1mm的刻度尺6。集雨管2包括内径为200mm的上段管体以及内径为200mm、高度为350mm的下段管体,下段管体为透明亚克力管,注水后具有放大效果,能够使刻度更加清晰,以利于成像。集雨管2内还设有漂浮在水面上的黑色薄油纸7,以进一步提高刻度的清晰度。
电磁阀3设置在箱体1底部并与集雨管2连通,用于定量排放雨水。
摄像头4设置在箱体1内壁,用于拍摄对应在刻度尺6上的水位高度图像。
数据处理单元5设置在箱体1外壁上并与摄像头4通过电信号连接,用于处理图像信息。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全自动直读式雨量计的集雨管2包括内径为200mm的上段管体以及内径为63.2mm、高度为350mm的下段管体,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茂刚,未经盛茂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5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气象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防止加工过程划伤的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