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钒氮合金原料球烘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24638.5 | 申请日: | 2017-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敦莺;林苹苹;林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航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1/00 | 分类号: | F26B11/00;F26B21/00;F26B25/02;F26B2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3300 福建省三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钒氮 合金 原料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钒氮合金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钒氮合金原料球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钒氮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添加剂,可以替代钒铁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生产。氮化钒添加于钢中能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在达到相同强度下,添加氮化钒节约钒加入量30-40%,进而降低了成本。钒氮合金原料球在压制过程中必需加入水才能成型,在入窑前必需进行烘干,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料球中水对窑腔内炉衬材料的腐蚀,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现有技术中对钒氮合金原料球烘干的方法是直接放在烘箱内进行烘烤。这种方法烘干效率低,原料球在烘干的过程中受热不均匀;这种方法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需要等原料球放冷后从烘箱内取出,正是由于如此会导致烘箱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原料球后还会化成水,导致烘干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转式钒氮合金原料球烘干装置,包括烘箱和烘干机构;还包括挡水板、水槽、导管、钢板、冷风机和冷风管;所述烘箱正面中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通过铰链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钢板斜向上设于所述烘箱内上部;所述水槽固定连接在所述烘箱左内壁上,且位于所述钢板下方;所述冷风机设于所述烘箱上端;所述所述冷风管一端与所述冷风机出风口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烘箱顶壁;所述挡水板水平设于所述烘箱中间,且位于所述水槽下方;所述挡水板上设有若干圆锥状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挡水板;
所述烘干机构包括电机、隔板、转轴、圆环管、轴承、挂钩、钢丝篓、热风管和热风机;所述隔板水平设于所述烘箱内下部;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烘箱底部;所述转轴竖直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电机主轴连接;所述圆环管中间交叉设有两根连通管,且交叉处相连通;所述交叉处上部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热风管转动连接,且所述热风管下端与所述连通管连通,上端与固定连接在所述烘箱外壁上的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连通管还与所述圆环管连通;所述圆环管的下管壁上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转轴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通管的交叉处;所述挂钩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环管的下部;所述钢丝篓设于所述挂钩上。
优选的,所述水槽的底板向右上方倾斜。
优选的,所述钢丝篓由钢丝编织形成,且上部开口;所述钢丝篓的上端还设有一个钩环。
优选的,所述钢板的斜角为60度。
优选的,所述导管上设有阀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烘干结构可以对原料球进行旋转烘干,再加上通过圆环管及出气孔可以将热风分散的吹向到烘箱内部;如此可以使原料球受热均匀,提高烘干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还能在烘干后原料球冷却过程中将烘箱内的水汽液化导出,防止其再次液化到原料球上,提升了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烘干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丝篓的主视图;
图4为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烘箱;201、电机;202、隔板;203、转轴;204、圆环管;205、轴承;206、热风机;207、热风管;208、挂钩;209、钩环;210、钢丝篓;211、连通管;212、出气孔;3、挡水板;4、出气管;5、冷风机;6、冷风管;7、钢板;8、水槽;9、导管;10、阀门;11、箱门;12、铰链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旋转式钒氮合金原料球烘干装置,包括烘箱1和烘干机构;还包括挡水板3、水槽8、导管9、钢板7、冷风机5和冷风管6;烘箱1正面中部具有开口,开口处通过铰链合页12铰接有箱门11;钢板7斜向上设于烘箱1内上部;水槽8固定连接在烘箱1左内壁上,且位于钢板7下方;冷风机5设于烘箱1上端;冷风管6一端与冷风机5出风口连接,另一端穿过烘箱1顶壁;挡水板3水平设于烘箱1中间,且位于水槽8下方;挡水板3上设有若干圆锥状出气管4,出气管4贯穿挡水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航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航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46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