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体式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3847.8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福生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 | 分类号: | H01R13/5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体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汽车连接器约占连结器产业20%左右,未来可望在汽车电子产品的带动下,占有较大的比例。以产品成本结构而言,中国现在每辆汽车平均用到的连接器成本只有几百元,与国外每辆车的连接器成本大约在125美元~150美元来看,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每辆汽车将使用到600-1000个电子连接器,远远大于现今所使用的数量。
中国未来将可望成为未来全球汽车连接器重要的生产基地。除了现有一线知名国际大厂外,其他尚未前往中国设厂的厂商将因为当地需求不断提高,本土化采购,成本优势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在中国建立起生产据点供应当地汽车零组件厂商所需。因此,未来中国汽车连接器产业,将是外资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国也将在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发展下,成为汽车连结器的重要生产国家之一。
然而现有的汽车用电连接器不仅种类繁多,功能和使用环境各不相同,导致汽车上的电连接器数量较大,给汽车的制造和组装工序增加了不少成本,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实现双通道弱电连接的双体式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体式电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嵌设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多个电接端子,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开设有母座槽,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的几何中心开设有定位孔,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突出的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电接端子呈L形,该电接端子的一端从母座槽的底部伸出,该电接端子的另一端弯折后与所述定位柱平行。
优选的,所述母座槽的内壁开设有缺口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体式电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嵌设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多个电接端子,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开设有母座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的几何中心开设有定位孔,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部一体成型,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分别用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电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和减少组装工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双通道电连接场合,例如车尾左右灯、左右车窗控制线路等,大大简化了汽车电连接部分的组装效率,进步明显。便于在产品的注塑成型过程中,定位孔的设计实现了产品的夹取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体式电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及嵌设于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多个电接端子3,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均开设有母座槽4,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的几何中心开设有定位孔51,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和连接部5一体成型。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分别用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电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和减少组装工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双通道电连接场合,例如车尾左右灯、左右车窗控制线路等,大大简化了汽车电连接部5分的组装效率,进步明显。便于在产品的注塑成型过程中,定位孔51的设计实现了产品的夹取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底部均设置有突出的定位柱6,所述电接端子3呈L形,该电接端子3的一端从母座槽4的底部伸出,该电接端子3的另一端弯折后与所述定位柱6平行,在与PCB电路板的连接之后,结构更稳固,电性连接可靠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母座槽4的内壁开设有缺口槽41,可以防止与双体式公头连接时出现极性反接或错接的问题,安全性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福生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福生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3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