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双气缸电梯缓冲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2924.8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沛;董绘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100034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慧 社区 气缸 电梯 缓冲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双气缸电梯缓冲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设施的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目前大力发展的智慧社区中,对其中的建筑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电梯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梯减震效果以及安全防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在电梯轿厢底部安装减震装置来对电梯进行减震。现有的电梯一般采用橡胶减震装置或者弹簧减震装置。采用橡胶减震装置的电梯,由于橡胶在重载荷冲击下容易撕裂,且橡胶容易老化龟裂,所以减震效果不理想,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噪声也较大。采用弹簧减震装置的电梯,电梯启动不平稳,且弹簧表面容易生锈,使用寿命较短,同时产生较大的噪声。另外,在电梯发生意外坠落时,橡胶或弹簧上下震动消耗电梯动能较慢,安全性能不理想。而且现有的电梯因事故而坠落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而发生巨大的事故,不能对电梯内的人员进行很好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双气缸电梯缓冲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双气缸电梯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垫板、缓冲板和缓冲体,所述上垫板的下端固设有上气缸,所述缓冲板的上端固设有与上气缸对应的下气缸,所述上气缸和下气缸内均安装有活塞,两个活塞之间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侧套设有位于上气缸和下气缸之间的弹簧,所述上气缸和下气缸的外侧套设有波纹罩,所述缓冲体连接在上垫板和缓冲板之间,所述缓冲板的下端还连接有缓冲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垫板下端的上气缸设有两个,且两个上气缸关于缓冲体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的下端设有凹槽,且缓冲垫设置在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双向气缸的作用,能有效减缓电梯的坠落速度,从而确保电梯内人员的安全,同时还具有降噪减震的目的,对人员以及电梯进行更好的保护。通过这种设计,提高了智慧社区的建筑设施的安全性,保障了智慧社区的居民在乘坐电梯时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气缸电梯缓冲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垫板;2-波纹罩;3-弹簧;4-推杆;5-上气缸;6-活塞;7-缓冲板;8-缓冲体;9-下气缸;10-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双气缸电梯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垫板1、缓冲板7和缓冲体8,上垫板1的下端固设有两个对称的上气缸5,缓冲板7的上端固设有与上气缸5对应的下气缸9,上气缸5和下气缸9内均安装有活塞6,两个活塞6之间连接有推杆4,推杆4的外侧套设有位于上气缸5和下气缸9之间的弹簧3,上气缸5和下气缸9的外侧套设有波纹罩2,缓冲体8连接在上垫板1和缓冲板7之间,缓冲板7的下端设有凹槽,且缓冲垫10设置在凹槽内。通过上气缸5和下气缸9的双重作用,以减缓电梯在下坠的速度,以及下落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通过缓冲体8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简化电梯的坠落速度,而且还可以吸收噪音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同时还具有减震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2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笼自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智慧建筑的气垫式电梯减震降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