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式上颌骨骨孔冲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2920.X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炳泉 |
主分类号: | A61C19/06 | 分类号: | A61C19/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张永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式上 颌骨 冲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治疗用器械,具体涉及可拆式上颌骨骨孔冲击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在进行上颌牙种植中,因上颌窦所处的后部区域骨量不足时进行植入式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对上颌窦底进行提升。
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CN203564353公开了一种斜坡型上颌窦内提升器,包括杆体和杆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和杆柄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杆体顶端的杆顶设置为斜坡型,杆体外壁设置有刻度。该实用新型的上颌窦内提升器手术采用斜坡型,虽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是由于杆体顶端较为尖锐,在敲击的过程中会导致上颌窦粘膜穿孔。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式上颌骨骨孔冲击器,解决现有的上颌窦提升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上颌窦粘膜穿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拆式上颌骨骨孔冲击器,包括工作头、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工作头和手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与连接杆为一体式,所述连接杆与手柄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头为呈上窄下宽的锥柱体,所述工作头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表面为光滑面的半圆凸起给进部和外表面为粗糙面的切割部。
进一步的,连接杆与工作头连接端的直径相对工作头切割部呈缩径。
进一步的,连接杆穿至手柄中,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的,紧固件为螺丝。
进一步的,手柄与连接杆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工作头、连接杆和手柄由医用硬质不锈钢制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式上颌骨骨孔冲击器,工作头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为光滑面半圆形凸起给进部和为粗糙面切割部,工作的时候交替敲击旋转手柄,以带动工作头的切割部前进、旋转,通过切割部上的粗糙面将周围骨质穿透,表面为光滑面的半圆形凸起给进部可以避免上端粘膜穿孔,提高患者舒适度,手柄与工作头为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头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图2所示,可拆式上颌骨骨孔冲击器,包括由医用硬质不锈钢制成的连接杆1和工作头2和手柄3,连接杆1两端分别与工作头2和手柄3连接,其中与工作头2为一体式,与手柄3为可拆卸连接,工作头2为呈上窄下宽的锥柱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外表面为光滑面的半圆凸起给进部21和外表面为粗糙面的切割部22,连接杆1与工作头2连接端的直径相对工作头切割部呈缩径;连接杆1与手柄3的连接包括如下:连接杆1穿至手柄3中,并通过紧固件4固定,紧固件4为螺丝;连接杆1与手柄3采用螺纹连接。
上述的可拆式上颌骨骨孔冲击器,工作头2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为光滑面半圆形凸起给进部21和为粗糙面切割部22,工作的时候交替敲击旋转手柄3,以带动工作头2的切割部22前进、旋转,通过切割部22上的粗糙面将周围骨质穿透,表面为光滑面的半圆凸起给进部21可以避免上端粘膜穿孔,提高患者舒适度,手柄3与工作头2为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炳泉,未经林炳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2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