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过膝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2188.6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2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有文 |
主分类号: | A43B3/02 | 分类号: | A4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6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过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过膝靴。
背景技术
过膝靴是一种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其结构一般主要由靴底、靴跟、靴筒面以及设在靴筒口部的带子组成,带子通常是没有弹性的,就不能适应不同动作和姿势时的腿围数据变化,腿围数据变大时会非常不舒适,腿围数据变小时靴筒面就会从膝盖处下滑。因此现有过膝靴的通病是穿起来走路后靴筒面就会从膝盖处下滑,穿着舒适度较差。目前,使用者为了解决这一弊病,会用具有弹性的整条橡筋捆扎住靴筒口部,但橡筋容易散脱,没办法系紧,也十分影响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过膝靴,可以有效防止穿上走路时靴筒下滑的现象,同时增强了穿着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过膝靴,主要由靴底、靴跟、靴筒面以及设在靴筒口部的带子组成,带子主要由三段组成,分别为位于中间位置处的弹力带、连接在弹力带一端的第一无弹力带以及连接在弹力带另一端的第二无弹力带;所述的弹力带由松紧带或橡筋带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的第一无弹力带由合成革带、真皮带、尼龙带或棉带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的第二无弹力带由合成革带、真皮带、尼龙带或棉带中的一种制成;弹力带与第一无弹力带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车合、胶粘、系结、缝线或钉扣中的一种;弹力带与第二无弹力带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车合、胶粘、系结、缝线或钉扣中的一种。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力带的长度是5~50cm。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无弹力带的长度是不小于10cm。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无弹力带的长度是不小于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过膝靴筒口处的带子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弹力带,两头接普通无弹力带,把它们牢接成整条,然后用于过膝靴筒口,人处于不同动作和姿势的时候腿围数据会有相应变化,中间的弹力带让整条带子有很好的弹性存在,系在腿上后腿围尺寸变大时带子会相应变长,腿围变小时带子会相应缩短,这样会很舒适,两头接普通无弹力带是系在腿上打结后不会散脱,也不改变原有的外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靴底;2、靴跟;3、靴筒面;4、带子;4-1、弹力带;4-2、第一无弹力带;4-3、第二无弹力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过膝靴,主要由靴底1、靴跟2、靴筒面3以及设在靴筒口部的带子4组成,带子4主要由三段组成,分别为位于中间位置处的弹力带4-1、连接在弹力带4-1一端的第一无弹力带4-2以及连接在弹力带4-1另一端的第二无弹力带4-3;弹力带4-1由松紧带或橡筋带等中的一种制成;第一无弹力带4-2由合成革带、真皮带、尼龙带或棉带等中的一种制成;第二无弹力带4-3由合成革带、真皮带、尼龙带或棉带等中的一种制成;弹力带4-1与第一无弹力带4-2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车合、胶粘、系结、缝线或钉扣等中的一种;弹力带4-1与第二无弹力带4-3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是车合、胶粘、系结、缝线或钉扣等中的一种。其中,弹力带4-1的长度是5~50cm。第一无弹力带4-2的长度是不小于10cm。第二无弹力带4-3的长度是不小于10cm。
该过膝靴的筒口处的带子4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弹力带4-1,两头接普通的第一无弹力带4-2和第二无弹力带4-3,把它们牢接成整条,然后用于过膝靴筒口,人处于不同动作和姿势的时候腿围数据会有相应变化,中间的弹力带4-1让整条带子4有很好的弹性存在,系在腿上后腿围尺寸变大时带子4会相应变长,腿围变小时带子4会相应缩短,这样会很舒适,第一无弹力带4-2和第二无弹力带4-3是系在腿上打结后不会散脱,也不改变原有的外观。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有文,未经陈有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2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