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电钢壳冲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2178.2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8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冬青;陆建平;陆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邦达新型电池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37/18;B21D43/00;B21D45/00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电钢壳冲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钢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电池钢壳冲延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钢壳的生产工序包括冲切、拉延、切边、磨边、电镀、清洗等步骤,现有技术中的冲切、拉延、切边采用级进模冲压设备完成,级进模冲压设备包括冲头、上模座、凹模、下模座、退料件和进料机构,凹模的材质为耐磨钢,而下模座一般也为耐磨的金属材质,冲压拉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钢屑,尤其是钢带冲切工序和最后一道的成型钢壳口部切边工序,上述钢屑散落在下模座和/或凹模的表面,或者由于模具表面润滑油的作用附着在下模座和/或凹模的表面,夹具送料过程中电池钢壳的封闭端面与下模座的顶面摩擦配合,钢屑会导致电池钢壳端面的划伤,降低产品的良率。
另外,现有技术中电池钢壳润滑油进料采用外置的进油管,进油管的出油端位于电池钢壳夹具的凹口上方并随夹具移动,利用夹具和电池钢壳之间的间隙使润滑油分散到电池钢壳的外表面周向,但是实际生产中发现,润滑油分布均匀度较差,且依靠润滑油自由渗透则润滑油的消耗量较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池钢壳冲延装置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钢壳端面划伤少、产品良率高的改进的电池钢壳冲延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电钢壳冲延装置,包括冲头、上模座、凹模、下模座、退料件和进料机构;冲头通过升降机构与上模座连接,凹模固定嵌设在下模座中且凹模与下模座的顶面齐平;退料件上嵌设有与凹模呈上下一一对应的退料环;退料件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进料机构包括夹具和驱动夹具沿凹模排布方向往复运动的进料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模座顶面固定设置有柔性表层或隔栅板,柔性表层或隔栅板用于与夹具底面摩擦配合,柔性表层或隔栅板上均设置有与凹模冲孔相对应的通孔。
柔性表层与夹具及夹具中的电池钢壳半成型件封闭端面之间摩擦配合,柔性表层的形变可以减轻钢屑划伤端面的概率。级进模的进料方式为沿凹模排布方向间歇进料,然后夹具复位重复间歇进料操作。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柔性表层为毛毡,隔栅板为塑料隔栅板。钢屑可落于毛毡中,而夹具及钢壳与毛毡的表面相摩擦;塑料隔栅板栅条顶面的钢屑会被夹具推至相邻的格栅孔中,长时间连续拉伸后,格栅孔中的钢屑量增加,而格栅孔中的钢屑无法与钢壳端面发生摩擦。格栅孔的大小应远小于钢壳的端面直径。
塑料与电池钢壳之间的摩擦产生划痕的几率小,为了进一步降低塑料隔栅板与夹具及钢壳之间的动摩擦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塑料格栅板为聚四氟乙烯格栅板。
为了使润滑油在电池钢壳半成品周向侧面分布更均匀,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柔性表层或隔栅板通过硬质衬垫与下模座的顶面固定连接,硬质衬垫与下模座顶面相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油管配合槽,油管配合槽内嵌设有油管,凹模冲孔孔口外周的油管內缘管壁上设置有出油孔,出油孔的孔口围合成的圆形圆心位于凹模冲孔的中心轴上,出油孔的孔口围合成的圆形直径略大于凹模冲孔的直径。
为了保证油管装配稳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油管配合槽的横截面为圆缺形,圆缺形横截面的圆心角大于18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进料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偏心轮传动机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偏心轮的中心连接,偏心轮的外缘与夹具的端部相顶压,下模座顶端还固定设置有进料导轨,夹具与进料导轨相配合,夹具沿进料导轨往复移动。夹具上配合设置有气缸或者液压缸,使得夹具端面保持与偏心轮的外缘相顶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改进的电池钢壳冲延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下模座与夹具之间设置柔性表层或隔栅板,利用柔性表层的孔隙和隔栅板的格栅孔容纳钢屑,同时柔性表层的形变还可以减少钢屑与钢壳端面动摩擦的相对作用力,有助于减小钢壳端面的划痕数量和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改进的电池钢壳冲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硬质衬垫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头;2、上模座;3、凹模;4、下模座;5、退料件;6、进料机构;61、夹具;62、进料驱动机构;a、驱动电机;b、偏心轮;7、柔性表层;8、通孔;9、隔栅板;10、硬质衬垫;11、油管配合槽;12、油管;13、进料导轨;14、退料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邦达新型电池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邦达新型电池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2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模具用开模模架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贴片封装的引脚自动冲切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