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普通TFT‑LCD的高清广视角液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1636.0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凌巍巍;刘长涛;谢娇丽;戴春平;赖志华;骆传;潘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9 | 代理人: | 罗丹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普通 tft lcd 高清广 视角 液晶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CD显示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普通TFT-LCD 的高清广视角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电脑和手机的逐步普及,LCD显示模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随着人们的视觉要求逐步的提高,传统的LCD显示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人们追求的是全视觉的视觉感受,如IPS显示屏,但是这种显示屏的造价昂贵,增加了制造成本。
如中国专利号CN201620427007.8公开的一种基于普通TFT-LCD的高清广视角液晶显示模组,通过在传统LCD显示模组的基础上添加偏光片以达到提高视角的目的,造价便宜,便于推广,然而这种显示模组存在固定不牢,容易脱落的缺陷,另外其抗震能力也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普通TFT-LCD的高清广视角液晶显示模组,解决了现有广视角LCD显示模组易脱落和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普通TFT-LCD 的高清广视角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背光板,所述背光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两侧固定安装有LCD屏,所述LCD 屏的顶部镶嵌有偏光片,所述LCD屏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片,所述卡片的底部卡接在卡套内,所述卡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凹槽内壁的底部,所述背光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弹簧,所述微型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板,所述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基板的顶部,所述基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背光板顶部的左侧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内电连接有接线管。
优选的,所述背光板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铭牌板,所述铭牌板上固定连接有胶片,所述铭牌板通过其上的螺钉固定连接在背光板上。
优选的,所述LCD屏与卡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母与基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粘板包括上粘板,所述上粘板的底部粘接在下粘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基板包括聚乙烯层、树脂层和耐高温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普通TFT-LCD的高清广视角液晶显示模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LCD屏、偏光片、卡片、卡套、微型弹簧、粘板、上粘板、下粘板、锁紧螺母、缓冲垫和垫片,该液晶显示模组沿用在传统LCD屏上添加偏光片的方式,以扩大视角,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LCD屏和偏光片均为圆弧形,且弧度角在6-10度,采用带弧度的LCD屏和偏光片可以在原基础上增大15%-20%的视角范围,从而提高了显示模组的视觉范围,通过卡片和卡套的配合,可以防止LCD屏从背光板上脱落,通过粘板、锁紧螺母以及垫片的配合使用,可以防止背光板从基板上脱落,通过微型弹簧和缓冲垫的配合使用,达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从而解决了该液晶显示模组的易脱落和减震效果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粘板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板结构俯视图。
图中:1基板、101聚乙烯层、102树脂层、103耐高温层、2背光板、3 凹槽、4LCD屏、5偏光片、6卡片、7卡套、8微型弹簧、9粘板、91上粘板、 92下粘板、10锁紧螺母、11接线槽、12接线管、13铭牌板、14胶片、15螺钉、16缓冲垫、1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1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