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20097.9 | 申请日: | 2017-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5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祥;吕文博;李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2S50/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赵荣岗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面板 接线 发电 系统 | ||
1.一种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包括:
盒体(100);和
二极管旁路模块(110),容纳在所述盒体(100)中,包括至少一个旁路二极管(D1、D2、D3),
其中,每个旁路二极管(D1、D2、D3)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太阳能面板(200)上的一个对应的电池片单元(C1、C2、C3)的负极汇流条(C-)和正极汇流条(C+)相连,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面板接线盒还包括故障监控模块(120),所述故障监控模块(120)容纳在所述盒体(100)中,用于监控所述太阳能面板(200)是否出现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监控模块(120)包括:
至少一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每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与一个对应的旁路二极管(D1、D2、D3)并联连接,用于采集一个对应的电池片单元(C1、C2、C3)两端的电压;和
无线通信模块(123),适于将采集到的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电压发送给电站控制中心,
其中,所述电站控制中心适于根据每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采集到的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电压来判断该太阳能面板(200)是否出现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23)在将采集到的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电压发送给电站控制中心的同时,还将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地址信息发送给电站控制中心,使得所述电站控制中心能够快速地锁定出现故障的电池片单元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监控模块(120)还包括微控制单元(122),所述微控制单元(122)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23)和每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电连接;
每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将采集到的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电压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单元(122),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地址信息预先存储在所述微控制单元(122)中;
所述微控制单元(122)将接收到的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电压以及预先存储的各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的地址信息一同传输给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监控模块(120)还包括DC/DC电源模块(121),所述DC/DC电源模块(121)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23)、所述微控制单元(122)和每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23)、所述微控制单元(122)和每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DC/DC电源模块(121)与整个二极管旁路模块(110)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23)为采用GPRS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面板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面板上具有多个电池片单元(C1、C2、C3),所述多个电池片单元(C1、C2、C3)相互串联连接;
所述二极管旁路模块(110)包括多个旁路二极管(D1、D2、D3),每个旁路二极管(D1、D2、D3)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一个对应的电池片单元(C1、C2、C3)的负极汇流条(C-)和正极汇流条(C+)相连;并且
所述故障监控模块(120)包括多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每个电压采集电路(V1、V2、V3)与一个对应的旁路二极管(D1、D2、D3)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00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