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化气高温净化工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8088.6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龙;张明;王志国;宋江鹏;王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0/06 | 分类号: | C10G70/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25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气 高温 净化 工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化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化气高温净化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的烷烃脱氢生产工艺和丁烷异构化工艺大部分配有高温液化气预处理工艺。加氢完的液化气通过纤维膜碱洗加水洗的工艺脱除硫化氢等杂质,然后进入吸附保护系统,最终达到下游生产单元的进料指标要求。但是现有的设备流程较长、设备较多和投资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液化气高温净化工艺装置,能够解决加氢液化气精制过程中的流程较长、设备较多、投资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化气高温净化工艺装置,包括高分罐、脱丙烷塔、碱洗水洗塔和吸附塔,加氢的液化气通过管道与高分罐的顶部连接,所述高分罐的底部与脱丙烷塔侧壁上的塔进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脱丙烷塔的塔顶与碱洗水洗塔的底部连接,所述脱丙烷塔的塔底通过管道与吸附塔的塔底连接,所述碱洗水洗塔的塔顶排出干气,所述吸附塔的塔顶排出精制液化气。
进一步的,所述脱丙烷塔与碱洗水洗塔之间设有回流罐,所述脱丙烷塔的塔顶与回流罐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回流罐的底部与脱丙烷塔的上部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回流罐的顶部与碱洗水洗塔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端部伸入碱洗水洗塔的底部内,并在碱液的液面以下,所述第三管路的端部设有若干出气孔。
进一步的,加氢后的液化气输送到高分罐的管道上以及脱丙烷塔与吸附塔连接的管道上均设有换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碱洗水洗塔从下到上分为碱洗塔段和水洗塔段,所述碱洗塔段和水洗塔段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碱洗塔段从下到上分为碱液吸收段和碱液喷淋段,所述碱液喷淋段设有填料层,所述水洗塔段设有填料层,所述碱洗水洗塔的底端通过设置在碱洗水洗塔外的碱洗管道将碱液分别输送至碱液吸收段和碱液喷淋段的上方,所述水洗塔段通过水洗管道将水从水洗塔段的底端输送至水洗塔段的上方,所述碱洗管道上设有碱洗循环泵,水洗管道上设有水洗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碱洗水洗塔的塔顶处设有丝网除沫器。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孔位于第三管路的端部的侧壁上,且出气孔朝上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塔的塔底设有吸附塔进料口,塔顶设有吸附塔出料口,所述吸附塔的吸附塔进料口与脱丙烷塔的塔底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吸附塔内设有吸附介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化气高温净化工艺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化气高温净化工艺装置,将加氢后的液化气直接通入脱丙烷塔,在脱丙烷塔中通过采出干气的方式脱除杂质,塔底的液相液化气进入吸附塔中进行后续处理,塔顶的气相组分则经过碱洗水洗塔脱除硫化氢、氯化氢等杂质,经过碱洗、水洗后的气相组分可以直接从碱洗水洗塔的塔顶排出,进行燃烧,而脱丙烷塔的塔底出来的液相的液化气则经过吸附塔之后得到精制,工艺流程简单,装置投资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置的操作费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液化气高温净化工艺装置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氢反应器;2-高分罐;3-脱丙烷塔;4-回流罐;401-第一管路;402-第二管路;403-第三管路;404-出气孔;5-碱洗水洗塔;501-碱液吸收段;502-碱液喷淋段;503-水洗塔段;504-丝网除沫器;6-吸附塔;601-吸附塔进料口;602-吸附塔出料口;7-碱洗循环泵;701-碱洗管道;8-水洗循环泵;801-水洗管道;9-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80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苏风味茶叶蛋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鱼丸加工生产线的混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