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源连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8035.4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9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琦;何渊;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捷畅精密线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源 连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电源连接线。
技术背景
目前,大多数的汽车电源连接线都是和电源固定连接,若是电源长时间不使用,因为电源和连接线是固定连接,没办法断开,所以,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问题:电源会性能大大降低,而且,汽车也会因为电源的放电受到一定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源连接线,本连接线可以在汽车电源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断开,同时,还可以通过连接线给汽车电源充电,而且,在断开处有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断电和漏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电源连接线,包括电线、连接所述电线的接线端子以及用于捆扎所述电线的线束带,所述电线的中间设有用于断开或连通所述电线的插拔件,所述电线上设有用于包围插拔件的透明防护套,所述接线端子至少有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插拔件包括插头和插座,且所述插头和插座能相互相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包括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为子弹形状,所述尾部为U行环槽,且所述头部和尾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中间设有环绕所述头部的凹槽,且所述凹槽和所述插座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包括前半部和后半部,所述前半部为圆形环槽,后半部为U行环槽,且所述前半部和后半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环槽的两侧壁中间设有和所述插头的头部上的凹槽相卡合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子整体都为长方体形,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均匀排布,且所述穿线孔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电线,所述穿线孔另一端用于连接其他设备线。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子的其中一面上设有用于便于连接在其他设备上的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所在的一面和所述穿线孔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子上的穿线孔有16个。
进一步的,所述电线有16根,且所述电线包括线芯和用于保护线芯的漆包层。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汽车电源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断开,同时,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给汽车电源充电,而且,在断开处有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断电和漏电;本实用新型设有线束带,线束带可以把电线捆扎一起,不会散开,便于在复杂的线路中找的相对应的线;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插拔件,插拔件外设有透明防护套,插拔件可以拔开,透明防滑套可以看到插拔件是插上还是拔掉,而且,防护套可以防止断电和漏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线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拔件插头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拔件插座的立体图。
图中的数字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2.电线,3.接线端子,31.穿线孔,32.固定槽,4.线束带,5.插拔件,51.插头,511.头部,512.尾部,513.凹槽,52.插座,521.前半部,522.后半部,523.卡扣,6.透明防护套。
具体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一种汽车电源连接线,包括电线2、连接电线2的接线端子3以及用于捆扎电线2的线束带4,线束带4可以把电线2捆扎一起,不会散开,便于在复杂的线路中找的相对应的线;电线2的中间设有用于断开或连通电线2的插拔件5,电线2上设有用于包围插拔件5的透明防护套6,透明防滑套可以看到插拔件5是插上还是拔掉,而且,防护套可以防止断电和漏电。
本实施例中只有三根电线上设有插拔件5,如图所示,插拔件5包括插头51和插座52,且插头51和插座52能相互相卡合;插头51包括头部511和尾部512,头部511为子弹形状,尾部512为U行环槽,且头部511和尾部512一体成型,头部511中间设有环绕头部511的凹槽513,且凹槽513和插座52卡合;插座52包括前半部521和后半部522,所述前半部521为圆形环槽,圆形环槽的两侧壁中间设有和插头51的头部511上的凹槽513相卡合的卡扣523,后半部522为U行环槽,且前半部521和后半部522一体成型;尾部512为U行环槽和后半部522U行环槽一样,他们的作用都是在和电线连接时用于压紧电线,插拔件5可以在汽车电源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断开,同时,还可以给汽车电源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捷畅精密线束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捷畅精密线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8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识别标签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钩型换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