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7999.7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4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沈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正兴鸿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6 | 分类号: | B64C27/26;B64C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翼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固定翼飞机(Fixed-wing aeroplane)简称定翼机,常被再简称为飞机(英文:aeroplane, airplane),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当前固定翼无人机在军民使用中最大障碍是无人机实际应用的难度首先是现有所有的各种不同类别无人机的操作员需要有足够的操作培训、实践和理论基础。而飞行状况和气象条件变化无常,因此没有足够经验的操作员往往十分难以应对无常情况而造成任务失败,摔机事故很多,而随着任务要求提高,毁损事故增加。
另外大量固定翼无人机任务坏境较为复杂,尤其对于起飞着陆场地有一定要求,需要一定的操作飞行空间,例如需要有几十米宽、长度至少100米的跑道,例如公路、土压跑道。对于海上用固定翼无人机起飞回收要求更为苛刻条件。
因而解决无人机尤其是大型、中型无人机安全起降为当前固定翼无人机设计的重大技术。
采用垂直起降可以有许多方式。但多数方式效率较低或者飞行阻力太大,造成能耗高,影响飞行时间、高度、航程,而且大多数现有类同的无人机飞行受风速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克服了上述问题,使无人机具有高效、高稳定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上的副翼以及设置在机身尾部的尾翼,所述机身的两侧各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涵道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涵道风扇的设置可同时提供垂直运动所需要的举力、侧向和前后运动力,这样既可使无人机的飞行较为稳定,降低了对操作员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涵道风扇的上方设置有上偏转叶珊,所述涵道风扇的下方设置有下偏转叶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不使用涵道风扇飞行时,将上偏转叶珊和下偏转叶珊关闭,可以减小无人机受到气流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偏转叶珊包括可转动的圆盘、驱动圆盘转动的驱动马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马达带动圆盘转动,当叶珊打开时能够控制叶珊朝向不同的方向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机身的尾部设置有电动螺旋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电动螺旋桨的设置提供无人机前飞的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电动螺旋桨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机身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个涵道风扇的设置可同时提供垂直运动所需要的举力、侧向和前后运动力,这样既可使无人机的飞行较为稳定,降低了对操作员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固定翼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2是固定翼无人机的轴测图;
图3是涵道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盘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5是该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图中,1、机身;2、副翼;3、尾翼;4、涵道风扇;41、圆盘;42、叶珊;43、驱动马达;5、电动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正兴鸿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正兴鸿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7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发涡轮轴动力无人直升机
- 下一篇:一种内置固定轴的旋翼头与固定轴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