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视镜控制导管弯曲的单元体改良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6602.2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林燕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视镜 控制 导管 弯曲 单元 体改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视镜控制导管弯曲的单元体改良构造,主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单元体组成,应用于内视镜的导管远程软管的内部,使各单元体间可简易相互卡合连结,无需任何单体间的加工程序,并可设定每二单元体间的摆动角度,获得稳定精确的操作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内视镜的结构主要包含有一把手,其一端连接以一条细长的导管,以供伸入人体内部,该导管的远程结合有摄像模块,可拍摄人体腔内的影像,并藉由导管内电线的串接或以无线传输机构,将影像传送到连设于把手另端的屏幕,供医疗人员得以直接观察和进行治疗;而为了取得人体内部不同角度位置的影像,在导管远程会设置一段可以弯曲的软管部构造,控制其摆动,并连动摄像模块转向,以获得不同多角度的腔内影像。常见现有的弯曲结构是在导管远程软管的内部,设以多个形状相同的单元体,藉由各单元体与单元体间以铆钉枢接,或利用在各单元体两端侧面分别设以相对称的凹凸点的扣合,使各单元体间形成枢接而可相互摆动改变二者间的组合角度,利用依序结合多个单元体组成为弯曲控制结构,整体设置在导管远程的软管内部,再配合穿设于各单元体两侧所默认线洞的二条拉线的带动,来达成使该软管部弯曲,而达到控制远程摄像模块改变拍摄角度,取得不同角度的影像目的;此方式虽可藉由铆接或扣接各单元体的组成构造,使导管远程可以摆动,但其组合需要多次将各单元体一一铆接或扣接在一起,此加工程序显然较为繁杂而不便,且现有各单元体在结合后,各单元体间的摆动的相对角度并未设定,无法提供摆动角度精确性的控制,故显有改良的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视镜控制导管弯曲的单元体改良构造,主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单元体组成,应用于内视镜导管远程软管部的内部,其各单元体间可简易相互卡合,而可设定每二单元体间的摆动的相对角度,获得稳定安全的操作效果者。即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单元体的结构改良,各单元体主体为空心圆柱体,其一端设有二对称的圆形凸弧板,于空心圆柱体的另端二侧,各设有一凹弧圆形槽,故可将一单元体的圆形凸弧板直接对合于另一单元体的凹弧圆形槽,无需再实施任何单体间结合的加工程序,于凹弧圆形槽的另一管壁内设有相对的二线孔,经由穿线后,自然即可使二单元体相互链接,且二单元体间呈可旋动的状态,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单元体的二端面分别设以向内倾斜一特定角度的斜面,例如为5度,因此二单元体间的夹角则为10度,即可确定二者间最大的摆动角度为10度,故如要制造一个最大弯曲角度为70度的内视镜时,只要使用8个单元体的组合,即可供操作人员以最轻松的方式精确的控制导管的弯曲,而不会有弯曲过度,造成人体器官受到伤害的危险,而获致显著的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视镜导管弯曲结构单元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管远程向一侧摆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管远程向另一侧摆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空心圆柱体;1a-外端空心圆柱体;1b-内端空心圆柱体;11-圆形凸弧板;12-凹弧圆形槽;13-斜面部;14-线孔;2-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6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家电清洁器
- 下一篇:一种口腔科专用口腔科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