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6422.4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9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申松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松源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2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周容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热式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热水供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热式热水器。
背景技术
对于电热水器来说,泄压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安全设备。泄压阀主要用于防止压力设备和容器内部压力升高超过限度而发生爆炸,现有技术中的泄压阀是一种相对于电热水器单独生产、出售和使用的元件,可以根据热水器的型号直接采购使用。
常见的泄压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和出水腔分别和热水器对应的管路连接。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中。在热水器使用过程中,泄压阀漏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除了腔体中水温过高,压力增大形成的正常泄压状态以外,很有可能是因为泄压阀和热水器管路连接处的螺纹出现锈蚀。这也是分体式泄压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处理经验较少的维修人员来说,还容易将这种漏水误判为内胆漏水,无谓的提高维修成本。此外,由于泄压阀整体成本非常高,所以,对于小型的家用热水设备来说,使用分体式泄压阀提高了热水器的成本。
综上所述,分体式泄压阀存在与内胆管路连接处容易出现漏水且使用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新型即热式热水器,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即热式热水器采用分体式泄压阀时,内胆与管路连接处容易出现漏水且使用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热式热水器,包括内胆和加热元件,所述内胆上设置有与内胆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和内胆连通处设置有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连通处的轴线方向移动;当所述弹性元件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弹性元件阻挡所述支管和内胆的连通处,当所述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时,内胆中的水从所述支管和内胆的连通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座体和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座体中;所述弹簧靠近所述内胆的一端与阻尼元件连接;所述阻尼元件沿所述支管和内胆连通处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元件包括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所述第一阻尼元件的第一端伸入至所述弹簧中,所述第一阻尼元件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第二阻尼元件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之间设置有橡胶件,所述第二阻尼元件具有内腔;当所述弹性元件处于原状时,所述橡胶件置于所述第二阻尼元件的内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具有设置在座体下方的泄流管,所述泄流管相对于所述座体倾斜设置;所述座体套设在所述支管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和第一阻尼元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支管外壁和座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中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纵向设置,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和支管通过卡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形成在所述内胆下方,所述第一腔室还具有与所述内胆连通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外壁和加热腔室之间形成有导流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导流腔室,所述导流腔室连通所述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即热式热水器,通过在支管和内胆连通处设置弹性元件,实现根据内胆中的压力自动泄流,保证热水器的内胆的压力始终维持在安全值,无需额外增加泄压阀,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避免了分体式泄压阀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即热式热水器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即热式热水器中弹性元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即热式热水器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松源,未经申松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6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