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6063.2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6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康;曾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0;B21D45/00;B21D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黄玉珏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自动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冲压模具对工件进行冲压时,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工作人员手动逐个将工件放入冲压模具中,待工件完成后,再将工件手动逐个移出,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冲压系统,无需工作人员手动逐个向冲压模具取放工件,提升工件的冲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冲压系统,包括振动盘、输送轨道及冲压模具,输送轨道连通振动盘及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及与下模配合的上模,下模设有与输送轨道连通的冲压腔,上模设有与冲压腔配合的冲头,下模还设有与冲压腔连通的进风孔及出料孔,进风孔、出料孔分别位于冲压腔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下模包括底板及装设于底板的容置板,冲压腔设于容置板并贯通容置板,冲压腔内装设有弹簧及模芯,模芯未突伸出冲压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底板及模芯,进风孔、出料孔均设于容置板。
优选地,所述输送轨道包括支架、装设于支架的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支架设有第一槽道及与第一槽道交叉设置的第二槽道,振动盘与第一槽道远离第二槽道的一端连通,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用于突伸入第一槽道远离第二槽道的一端,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用于突伸入第二槽道靠近第一槽道的一端,第二槽道远离第一槽道的一端与冲压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自动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输送带及第二输送带,振动盘经第一输送带与第一槽道远离第二槽道的一端连通,出料孔与第二输送带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进风孔经气管与外界的气泵连通,然后将待冲压的工件放入振动盘中,振动盘流出的工件经输送轨道输入冲压模具中,冲压完成后,气泵向进风孔内吹气,进而将冲压完成后的工件经出料孔排出;无需工作人员手动逐个向冲压模具取放工件,大大提升工件的冲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振动盘2—输送轨道 21—第一槽道
22—第二槽道 23—第一气缸24—第二气缸
3—冲压模具31—上模32—下模
33—冲压腔 34—冲头35—底板
36—容置板 37—模芯38—弹簧
41—第一输送带 42—第二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冲压系统,包括振动盘1、输送轨道2及冲压模具3,输送轨道2连通振动盘1及冲压模具3,振动盘1输出的工件经输送轨道2输入冲压模具3内,所述冲压模具3包括下模32及与下模32配合的上模31,下模32设有与输送轨道2连通的冲压腔33,上模31设有与冲压腔33配合的冲头34,下模32还设有与冲压腔33连通的进风孔及出料孔,进风孔、出料孔分别位于冲压腔33的两侧,优选地,进风孔、出料孔关于冲压腔33对称设置。
实际使用时,先将进风孔经气管与外界的气泵连通,然后将待冲压的工件放入振动盘1中,振动盘1流出的工件经输送轨道2自动输入下模32的冲压腔33中,工件冲压完成后,气泵向进风孔内吹气,进而将冲压完成后的工件经出料孔排出;无需工作人员手动逐个向冲压模具3取放工件,大大提升工件的冲压效率。
请参阅图2,所述下模32包括底板35及装设在底板35上的容置板36,容置板36位于上模31与底板35之间,冲压腔33设置在容置板36上,冲压腔33沿上下方向贯通容置板36,冲压腔33内装设有弹簧38及模芯37,模芯37未突伸出冲压腔33,模芯37用于承接冲压完成后的工件,弹簧38的两端分别抵接底板35及模芯37,进风孔、出料孔均设在容置板36上。当冲压不同的工件时,根据冲压力大小选择弹性系数适合的弹簧38即可。
当所述冲头34向下冲压工件时,冲头34向下压持工件使得工件抵接模芯37进而压缩弹簧38,使得弹簧38的长度缩短,当工件完成冲压后,上模31带动冲头34向上移动,弹簧38在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位进而将工件从冲压腔33内向上顶起,防止冲压后的工件卡持在冲压腔33内而不能被进气孔进入的风吹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领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6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B‑IoT无线阀控水表
- 下一篇:一种超塑成形三工位转运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