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脱卸式负压吸引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5465.0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瑜;傅晓君;王春英;徐军;陆萍;房君;张佩君;杨瑶琴;黄淑群;洪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瑜;傅晓君;王春英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1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315099 浙江省宁波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卸 式负压 吸引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具体指一种可脱卸式负压吸引连接管。
背景技术
CN201520262898.X公开了《一种新型负压吸引连接管》,包括吸引管(1)及设置在所述吸引连接管两端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用于与吸痰管相连,所述第二接头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防护帽,所述第一接头前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护帽设有内螺纹,所述防护帽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上。该实用新型通过防护帽的设计能够防止使用后吸引管与吸痰管连接头内病原体的医源性感染;但是该负压吸引连接管只能避免医源性感染,不能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接管与连接管可脱卸式连接的可脱卸式负压吸引连接管,从而达到可单独替换或重复使用接管或吸引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可脱卸式负压吸引连接管,包括吸引管及连接在吸引管的端部上的接管,所述接管上设有可脱卸的防护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在所述吸引管上。
接管与吸引管之间的密封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较好的,可以在所述接管的内周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容置有密封圈;对应地,所述吸引管的端缘上设有外凸于吸引管外壁的凸缘,所述凸缘能卡入到所述卡槽内并抵触在所述密封圈上,从而将所述吸引管的端部密封连接到所述接管内。
为方便插接时的定位,可以在所述接管的内周壁上间隔设有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通过挡环的弹性将凸缘卡入到两个挡环之间,即方便定位,又能进一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防护帽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第三挡环,所述第三挡环与所述防护帽的底面之间容置有消毒棉。这样,在防护帽扣套在接管上时即能对接管自动消毒,进一步保证了使用卫生性,抗感染效果好。
为避免防护帽丢失,可以在所述防护帽和所述接管之间连接有防脱连接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脱卸式负压吸引吸引管连接管,接管与吸引管可拆卸连接,可根据需要单独替换接管或吸引管,不需要成套替换,降低了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可脱卸式负压吸引连接管包括:
吸引管1,吸引管的端缘上设有外凸于吸引管外壁的凸缘11。
接管2,密封连接在吸引管1的端部,接管2的外壁上设有周向凹槽24;接管2 的内周壁上间隔设有第一挡环22和第二挡环23,第一挡环22和第二挡环23之间设有卡槽21。
密封圈3,容置在卡槽21,用于与凸缘11配合密封接管2与吸引管1之间的连接。
吸引管1的端部卡入到接管2内时,通过对应挡环的变形挤入第一挡环22和第二挡环23之间的卡槽21内,抵触在密封圈3上,从而将吸引管1的端部密封连接到接管 2内。
防护帽4,可拆卸扣套在接管2上,防护帽4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第三挡环41,第三挡环41与防护帽4的底面之间容置有消毒棉5;并且防护帽4上连接有连接条42,连接条42上连接有卡环43;卡环43限位在凹槽24内。防护帽4通过连接条和卡环限位在接管2上,以防止防护帽4脱离接管丢失。
当防护帽4扣套在接管2上时,接管碰触到消毒棉5,接管2被消毒;当需要更换接管或吸引管时,将接管和吸引管分开,然后将新的接管或吸引管连接到原来的吸引管或接管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瑜;傅晓君;王春英,未经陈瑜;傅晓君;王春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5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绣花面料(2017‑45)
- 下一篇:绣花面料(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