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颈部有保健作用的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4701.7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0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秦笑;秦成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部 保健作用 枕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颈部有保健作用的枕头。
背景技术
现有枕头为一个整体,大都仅仅涉及头枕区,对于颈椎部分没有保护,具体的,人们睡卧时,枕头向下凹陷,对于颈椎部分没有支撑作用,长此以往对颈椎不利。
另外在落枕时也处在对于颈部没有支撑作用,使得用户很难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颈部有保健作用的枕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颈椎部分没有支撑作用对颈椎不利、落枕时也处在对于颈部没有支撑作用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颈部有保健作用的枕头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对颈部有保健作用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一端连接有滚轮2,所述滚轮2设置在导轨3中,而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另一端固定在导轨3上,带有弧形凹槽4的支撑板5通过枕头本体1 同所述滚轮2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一端连接有滚轮2,所述滚轮2设置在导轨3中,而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另一端固定在导轨3上,带有弧形凹槽4的支撑板5通过枕头本体1同所述滚轮2连接,就能够实现对颈部或颈椎的支撑作用,让枕头本体真正起到对颈部或颈椎的保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根据附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颈部有保健作用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一端连接有滚轮2,所述滚轮2设置在导轨3中,而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另一端固定在导轨3上,带有弧形凹槽4的支撑板5通过枕头本体1同所述滚轮2连接。
所述支撑板5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枕头本体1的一端。
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另一端通过支座6固定在导轨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颈椎和颈部需要支撑的用户,只需要把颈椎和颈部贴合进所述支撑板5的弧形凹槽4中,就能通过颈部或颈椎突起部的压力作用让滚轮2沿着导轨3运动,直到枕头本体随之而同步运动而拱起实现支撑作用。
导轨是固定在基座上并通过该基座与支撑板连接的,而导轨、基座与支撑板之间是通过套接而结合在一起的,此类结合架构的牢固性不好。
所述导轨固定在基座上并通过该基座与支撑板3连接;
所述基座G1横向设置,所述基座G1朝下同支撑板上带有嵌接头的壁面相面对面,所述嵌接头同支撑板一体化连接,另外所述基座G1的壁面面向所述嵌接头的地方设置着嵌接孔G2;所述基座G1的相向的一对边壁各自朝上曲张还横向朝外伸展,所述嵌接孔G2设置在所述基座G1上偏离所述曲张部分的地方,所述基座G1的所述朝外伸展的部分上设置着一对以上的第一凹槽 G3,所述第一凹槽G3内嵌有第一丝母,还有所述导轨从顶部到底部带有贯通孔;
在支撑板上的嵌接头嵌接在所述基座G1的嵌接孔G2,另外导轨放在所述基座G1的顶壁时,所述导轨的贯通孔面对着所述基座G1的第一凹槽G3,第一丝杠的顶部朝下同所述基座G1的顶壁相抵,所述第一丝杠的丝槽朝下透过所述贯通孔并丝接在所述第一丝母,把导轨同所述基座G1联结起来,另外所述导轨底端同支撑板上的嵌接头保持着间隔。
所述贯通孔为圆柱状。
所述嵌接孔为圆柱状。
本实用新型为于基座设有的嵌接孔G2的条件下,变化了基座G1的架构,另外于变化了的所述基座上设置着联结所述导轨与支撑板的凹槽达到基座和导轨、支撑板的稳定联结。其架构均衡,不复杂,把所述基座G1的相向的一对边壁各自朝上曲张还横向朝外伸展,使得在所述基座和支撑板的嵌接架构下,达到导轨在基座上的稳定,改善了导轨在基座上联结的稳定效果。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未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47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