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核病防治实验室用仪器防护清洗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4653.1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9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长静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A61L2/1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核病 防治 实验室 仪器 防护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核防治实验室用仪器清洗箱,属于结核防治实验室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结核病菌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详细的检测来确诊,例如涂痰、微镜检测等,在检测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如载玻片、接种皿等,这些仪器使用完毕后一般都经清洗消毒后再重复使用,所使用完毕后仪器带有大量的细菌,实验室人员手工清洗时有被传染的风险,目前现有技术中未有在实验室清洗仪器时对实验室人员起防护作用装置的报道,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洗效果好的清洗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核病防治实验室用仪器防护清洗箱,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洗效果好等特点,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核病防治实验室用仪器防护清洗箱,包括箱体、两个操作口,两个操作口内分别设橡胶手套,箱体下部设与其连通的“V”形罐,箱体与“V”形罐之间设透水板,透水板上设若干均匀分布的透水孔;箱体一侧面设圆形开口,圆形开口通过与其配合的封闭门封闭,封闭门通过合页铰接在箱体上;箱体内还固定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设有一次性痰液收集桶;箱体内壁上还设清洗喷头,箱体内壁上设挂钩,清洗喷头上设卡槽,清洗喷头上的卡槽与箱体内壁挂钩活动可拆卸连接,清洗喷头与软管连接,软管穿过箱体壁与外部供水管连接;箱体内壁上还固定有紫外线灭菌灯;箱体还设有观察窗,观察窗在箱体面上呈倾斜状。
箱体内壁上还固定有置物板,用于辅助放置清洗用具。
封闭门外圈设有橡皮垫,有利于对封闭门更好的密封。
封闭门上设有拉手。
“V”形罐底部设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排水阀,“V”形罐有利于对清洗液的收集后排出。
清洗喷头与软管连接处设进水阀门,进水阀门优选手持式手压阀门。
一次性痰液收集桶设有盖子,盖子为中间设有十字形开缝的橡胶片,一次性痰液收集桶能对载玻片上的痰液收集后拿出集中处理,十字形开缝的橡胶片能对一次性痰液收集桶进行较好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封闭的箱体,防护效果好,箱体操作口上连接有橡胶手套,同时箱体内壁上设有清洗喷头,清洗仪器时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还能利用紫外线灭菌灯进行辅助灭菌,增加了灭菌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洗效果好等特点,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本实施例主视图;
图中:1、观察窗2、清洗喷头3、置物板4、箱体5、紫外线灭菌灯6、合页7、封闭门8、拉手9、橡胶手套10、排水阀11、“V”形罐12、操作口13、固定槽14、一次性痰液收集桶15、排水口16、透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核病防治实验室用仪器防护清洗箱,包括箱体4、两个操作口12,两个操作口12内分别设橡胶手套9,箱体4下部设与其连通的“V”形罐11,箱体4与“V”形罐11之间设透水板16,透水板16上设若干均匀分布的透水孔;箱体4一侧面设圆形开口,圆形开口通过与其配合的封闭门7封闭,封闭门7通过合页6铰接在箱体4上;箱体4内还固定有固定槽13,固定槽13内设有一次性痰液收集桶14;箱体4内壁上还设清洗喷头2,清洗喷头2与箱体4内壁活动可拆卸连接,清洗喷头2与软管连接,软管穿过箱体4壁与外部供水管连接;箱体4内壁上还固定有紫外线灭菌灯5;箱体4还设有观察窗1,观察窗1在箱体4面上呈倾斜状。
箱体4内壁上还固定有置物板3。
封闭门7外圈设有橡皮垫。
封闭门7上设有拉手8。
“V”形罐11底部设排水口15,排水口15上设排水阀10。
清洗喷头2与软管连接处设进水阀门。
一次性痰液收集桶14设有盖子,盖子为中间设有十字形开缝的橡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长静,未经吴长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4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