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巨菌草收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4091.0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2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陆麟麟;赵勇;杨国斌;罗智明;杨灿;郑书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7/00 | 分类号: | A01D47/00;A01D57/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巨菌草 收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巨菌草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巨菌草原产于非洲,生长在温带、热带、亚热带,是一种高产优质菌草,巨菌草产量高、品质好,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培养料、养殖饲料,适合做纤维板、乙醇燃料、秸秆生物燃烧发电燃料等。近年来,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短缺,人类对再生能源的需求逐渐加大,巨菌草作为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巨大。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巨菌草种植领域的机械化设备正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巨菌草不同于一般植物,其高大且叶宽,种植杂乱无章且种植密度大,普通收割机容易造成卡机,易造成机器损坏,目前暂未见适用于巨菌草收割的装置,仍是人工收割,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收割效率高的巨菌草收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收割效率高的巨菌草收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巨菌草收割装置,包括割台机架和带有行走车轮的车架,所述割台机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割台机架上设有切割装置、输送装置及用于驱动输送装置和切割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安装于所述割台机架的底端,所述输送装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的正上方;所述输送装置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扶持巨菌草的扶持件;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刀和环形链条,所述切刀的个数为2个以上,各个切刀等间距安装于所述环形链条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扶持件的个数2个以上,各个扶持件等间距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外表面,各个扶持件与各个切刀位于同一纵切面,且各个扶持件之间的间距与各个切刀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扶持件包括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凸条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输送装置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割台机架背离所述车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巨菌草分开的分离装置和支撑杆,所述分离装置包括2组以上导向板和拨禾轮,所述拨禾轮平行安装于所述导向板的正下方,所述拨禾轮靠近所述割台机架,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板和所述割台机架连接,各个导向板平行设置成一排且各导向板之间存在用于巨菌草移动的通道,导向板的宽度随着导向板到割台机架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三转轴分别通过皮带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均同轴安装有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所述切割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转盘分别与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连接,所述输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转盘分别与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呈弧形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装置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割台机架的一侧设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通过将切割装置设计成由多个独立切刀组成的环形链刀一次可对一排(多棵)巨菌草进行收割,另一方面,驱动装置驱动环形链刀和外表面设有扶持件的输送装置同时转动,使得被割下的巨菌草被及时传送至非切割区域而不会妨碍后续收割,使得整个收割作业连续进行,能实现巨菌草的快速收割,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同时在输送装置的外表面设置用于扶持巨菌草的扶持件,可以防止被切割完的巨菌草马上散落在切割区域导致切刀口被堵而影响收割其他的巨菌草,加快收割的进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有效代替人工收割巨菌草,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巨菌草收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巨菌草收割装置中的切割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巨菌草收割装置中的拨禾轮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切割装置;11-切刀;12-环形链条;2-输送装置;3-扶持件;
31-第一凸条;32-第二凸条;4-支撑杆;5-导向板;6-拨禾轮;
7-底板;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40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悬挂式青储机
- 下一篇:用于使用于彩色设备的墨模型规则化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