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铆钉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3947.2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5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沃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7/02 | 分类号: | B25B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00 | 代理人: | 何新华 |
地址: | 5239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铆钉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铆钉是一种钉型连接件。在使用时,其通过自身的形变或过盈配合连接被铆接的零件。由于铆钉自身存在形变,因此在铆接完成后,铆钉往往难以取下,导致零件维修不便。申请号为:201620379709.1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一种铆钉拆卸钳,其特点是包括一对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A、手柄B,所述手柄A与手柄B之间关于轴铰接,所述手柄A上设置有钳头A,手柄B上设置有钳头B,所述钳头A、钳头B前端为扁平状,钳头A、钳头B上设置有U型口,所述钳头A、钳头B向一侧弯曲。所述钳头A、钳头B弯曲的角度为150°。所述手柄A、手柄B上设置有橡胶套。由于铆钉在铆接后通常会因自身形变而导致端帽与零件紧密接触,不留缝隙。因此上述专利在使用时,难以仅依靠设置为扁平的钳头实现对铆钉的去除。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去除铆钉的工具,以解决上述专利和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铆钉拆卸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铆钉拆卸装置,包括第一手柄、转轴、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手柄铰接的第二手柄,套接在所述第一手柄上的第一柄套、套接在所述第二手柄上的第二柄套,所述第一手柄一端设置有端部为U型的第一钳头,所述第二手柄端部设置有第二钳头,所述第二钳头内侧成型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槽内侧底部设置有磁性垫圈,所述模具槽内部卡接有去钉模具。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二钳头卡紧待去钉零件后,将所述去钉模具对准需要去除的铆钉,双手握紧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后,即可将零件上的铆钉去除,若铆钉铆接过紧,则可通过将所述第一钳头放在坚硬的地面或工作台上,以锤头敲击所述第二钳头,将铆钉挤出。
作为优选,所述去钉模具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钳头上U型开口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柄套与所述第二柄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钳头的长度比为3:1。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钳头的长度比为3:1。
作为优选,所述去钉模具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模具槽内部。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两个钳头的配合进行零件紧固,并且能够通过钳头与所述去钉模具的配合,通过手柄与钳头组成的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将铆钉挤出,去钉快速,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铆钉拆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铆钉拆卸装置第二钳头的剖面图。
1、第一手柄;2、第一柄套;3、第二柄套;4、第二手柄;5、转轴;6、第一钳头;7、去钉模具;8、第二钳头;9、模具槽;10、磁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铆钉拆卸装置,包括第一手柄1、转轴5、通过转轴5与第一手柄1铰接的第二手柄4,套接在第一手柄1上的第一柄套2、套接在第二手柄4上的第二柄套3,第一手柄1一端设置有端部为U型的第一钳头6,第二手柄4端部设置有第二钳头8,第二钳头8内侧成型有模具槽9,模具槽9内侧底部设置有磁性垫圈10,模具槽9内部卡接有去钉模具7。
上述结构中,第一钳头6与第二钳头8卡紧待去钉零件后,将去钉模具7对准需要去除的铆钉,双手握紧第一手柄1与第二手柄4后,即可将零件上的铆钉去除,若铆钉铆接过紧,则可通过将第一钳头6放在坚硬的地面或工作台上,以锤头敲击第二钳头8,将铆钉挤出。
作为优选,去钉模具7直径小于第一钳头6上U型开口的宽度,第一柄套2与第二柄套3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柄套2与第二柄套3可增加使用者手部与第一手柄1与第二手柄4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第一手柄1与第一钳头6的长度比为3:1,第二手柄4与第二钳头8的长度比为3:1,去钉模具7可拆卸的安装在模具槽9内部,去钉模具7通过磁性垫圈10的磁力吸合在模具槽9内部,便于去钉模具7的拆卸和更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沃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沃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3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壳结构Au@SiO
- 下一篇:钢壳快速取放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