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能源管理的无线物联网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1447.5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1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和通;周浩;邓小寻;何炽光;童亮斌;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44256 | 代理人: | 王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能源 管理 无线 联网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监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无线物联网的建筑能源监控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约有4亿平方米。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4%,但是能耗却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其中单位面积耗电量更是普通民宅的10到15倍。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
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能源成本的持续增涨,不仅使大型耗能企业更加注重能源管理,同时中小型企业以及学校、医院、小区等小型单位对能源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传统的能源管理系统布线复杂、成本高昂、组网困难、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小型区域日益增长的能源管理需求。
建筑能源管理是针对小区、学校、家庭、楼宇等范围较小的局部区域进行能源管理,旨在改变过去能源使用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提供无线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能源综合监测分析平台,帮助用户清晰掌握能源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合理规划、统筹调度,以达到提高能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而目前,仅仅存在以服务器为主的系统管理平台,这对于大规模的场景管理规划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小区规模的应用场景,成本太高,而且难以实现这些场景的数据采集,因此难以满足人们的具体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能源管理的无线物联网终端,该终端能够及时采集及传输建筑能源,特别是针对小区、学校、家庭、楼宇等范围较小的局部区域数据采集,便于人们进行能源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能源管理的无线物联网终端,该终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人们对建筑能源进行现场采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能源管理的无线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有MCU、串行通信模块、无线射频模块、天线、电源及LCD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给MCU供电,串行通信模块、无线射频模块及LCD显示模块均连接于MCU,所述MCU、无线射频模块及电源设置于一壳体内,所述天线固定于壳体的一侧。由此,通过该终端能够及时采集及传输建筑能源,特别是针对小区、学校、家庭、楼宇等范围较小的局部区域数据采集,便于人们进行能源管理。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风口,以进行散热。
更进一步,所述壳体内,风口的内侧设置有风扇,以促进空气流动,有效地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置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MCU。
进一步,所述电源设置于壳体的底板上,以增加该终端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无线射频模块设置于壳体内位于天线的一侧,且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以便于与天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串行通信模块设置于壳体前面板上,以便于与采集对象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终端还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设置于壳体前面面板上,并与MCU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LCD显示模块固定于壳体前面板的背面,且显示屏设置于壳体的前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及时采集及传输建筑能源,特别是针对小区、学校、家庭、楼宇等范围较小的局部区域数据采集,便于人们进行能源管理。
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人们对建筑能源进行现场采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应用于能源管理的无线物联网终端,其包括有壳体1、MCU8、串行通信模块5、无线射频模块7、天线2、电源10、USB接口6及LCD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电源10给MCU8供电,串行通信模块5、USB接口6、无线射频模块7及LCD显示模块均连接于MCU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14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的机械键盘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点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