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暗堤式的血液分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1262.4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2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峰;廖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暗堤式 血液 分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分离装置,从使用上讲,是一种适合普通医疗机构进行血液细胞分离用的,通道中液面下有堤墙的暗堤式的血液分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血液细胞分离大致有两种技术方法来实现,即膜分离技术和离心分离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薄膜做分离介质,原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的一侧,溶剂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壁为透过液,而较大分子溶质被膜截留,从而达到物质分离及浓缩的目的。膜分离技术存在采用非错流过滤,膜易被堵塞,采用错流过滤,膜虽不易被堵塞,但对膜的性能要求高,成本增加。离心分离技术是通过离心机分离设备将血液组份按比重差异彼此分开,以得到所需要的血液成份,但容易造成细胞机械性损伤且易污染,细胞有相态变化,从而影响细胞质量;同时,对实验室的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增加了细胞分离的成本。
为此,本实用新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细胞损失最小,无细胞相态变化的、便于后续分析的简单、高效的血液分流器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暗堤式的血液分流器,主要由主体和流体分流通道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呈圆盘状,在圆盘的边缘到圆心,加工有呈螺旋状、上下封闭、宽度不相等的流体分流通道。主体的流体分流通道≥3层。第一层分流通道从圆盘的边缘加工的总进样口开始,到第一层外流道出口结束。每层的分流通道开始处的通道中心线上,都加工有一段引流堤;引流堤下游加工有数量≥3个的分流岛墙,分流岛墙将分流通道从分流口处分为内流道和外流道;每个内流道处都加工有一个凸出的回旋撞墙,回旋撞墙下游紧挨着一个分选口;分选口在两个分流岛墙之间,将内流道与外流道连通。以上1个回旋撞墙和2个分流岛墙组成一个分选单元。分选口旁的内流道的入口又成为下一个分选单元的分流口。设计实际是以分选单元为单位,重复分层分选。第二层分流通道从第二层的引流堤开始,到第二层外流道出口结束。第三层分流通道从第三层的引流堤开始,到第三层外流道出口结束。以下各层流体分流通道依次类推,最后,内流道在主体圆心的总出样口结束。所述主体在分选单元的分流口处能够加工有暗阻挡堤;暗阻挡堤是呈横向贯通拦截在内流道中,高度尺寸低于内流道顶部2mm~5mm的堤墙。此设计在于增加流体进入内流道的初速度。所述主体的分流岛墙在分选口处能够加工有分选口暗堤;分选口暗堤是在分流岛墙背对流体、与流体方向相同的一端,加工凸出的一段、呈横向拦截在分选口处,但不全部贯通分选口的高度尺寸低于分选口顶部2mm~5mm的堤墙。此设计在于增加分选口的分离效率,进一步控制分离尺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流堤是宽0.5mm~1mm,高度尺寸低于流体分流通道顶部2mm~5mm的条带。所述每层流体分流通道的宽度一致,宽度尺寸≥5mm,或各层的流体分流通道的宽度逐层增加或逐层减小。所述分流岛墙沿流体分流通道走向呈鱼形、波浪形、菱形,此设计使一个分选单元的内流道的弧形方向在通道前段和后段不一致;或呈扇形、牛角形,此设计使一个分选单元的内流道的弧形方向在通道前段和后段一致。述分流岛墙的高度同流体分流通道的顶部平齐,即上下封闭流体分流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流道是两侧壁面光滑平顺的沿主体圆弧同向平稳过渡的弧形通道;各层的外流道宽度一致,宽度尺寸≤1/4流体分流通道宽度尺寸,或各层的外流道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加。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流道在一个分选单元的前、中、后各段通道的宽度尺寸不一致,各层的内流道宽度尺寸不一致。所述内流道的形状:由于分流岛墙在内流道一侧前半段呈反向主体圆弧弧度的弧形,在对应回旋撞墙凸面的后半段,又呈同向主体圆弧弧度的弧形;再由于所述回旋撞墙的凸出部位是反向主体的圆弧弧度方向。即分流岛墙与回旋撞墙对应配合,将内流道的前半段呈反向主体圆弧弧度的弧形回旋弯道,在通过回旋撞墙后又呈同向主体圆弧弧度的通道。或者内流道的形状:由于分流岛墙在内流道一侧与回旋撞墙都是反向主体的圆弧弧度方向,将内流道呈反向主体圆弧弧度的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总进样口与总出样口的直径一致,且都大于各层外流道的出口直径。设计保证内流道有足够的流速。各层外流道的出口直径需要按总体设计的形状及尺寸,运用流体模拟软件测算。所述外流道的外流道底部的高度尺寸高于内流道的内流道底部的高度0.5mm~2mm。所述外流道底部与内流道底部在分选口处,是通过圆弧凸起的分选口底部连接过渡;外流道底部连接过渡后呈过渡处高、外侧低的倾斜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12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