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吉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0830.9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1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李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水美和乐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3/00 | 分类号: | G10D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3127 | 代理人: | 喻慧玲 |
地址: | 0533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提示 功能 吉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吉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吉他。
背景技术
吉他是一种常见的弦乐器,一般的吉他均为六弦吉他。吉他主体包括琴头、琴颈和琴箱,琴头上安装有用于调弦的旋钮,琴颈上安装指板,指板的顶端安装有弦枕,指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根品丝,品丝之间的间隔形成不同的品位,琴箱的面板上开设音孔,琴箱面板的下部位置安装弦桥和弦栓,琴弦连接在弦栓上并经过琴桥和弦枕,琴弦顶部连接在旋钮上。
不同品位的搭配组成和弦,吉他演奏是通过一只手按和弦、另一只手拨琴弦,通过不断变换和弦和拨弦或扫弦,完成音乐的演奏。由于吉他的和弦多且某些音乐需要特殊的品位按法,对于初学者,能快速准确地按出正确的品位是一项漫长的工作,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自我纠错更正,学习过程费时费力,效率很低。
现已有将LED灯组安装在指板对应品位上的吉他,如专利号为201620628574.8的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带指示灯的智能吉他。吉他弹奏时需要弹奏者抱住吉他,指板和琴箱面板朝向弹奏者前侧,将灯组安装在指板正面的吉他在使用时,必须将指板正面朝向弹奏者或者弹奏者需要弯腰,才能看清指板上亮起的指示灯,不符合吉他弹奏时的抱琴习惯,易使学习者养成不好的抱琴习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具有提示功能,能降低吉他的弹奏难度和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和练习效率,有助于初学者快速入门的吉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吉他,包括吉他本体,吉他本体包括琴颈和安装在琴颈上的指板,指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多根品丝,相邻两品丝之间的间隔形成多个品位,琴颈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以及琴箱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粘板,其与吉他相贴合的内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开有分布线槽,粘板上固定有与指板上每个品位对齐的指示灯,每个指示灯均连接有控制线。与琴箱背板相贴合的粘板的内侧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总布线槽,且与总布线槽的下端对齐位置的琴箱背板上开有通入琴箱内的穿线孔,琴箱内的底部固定有存储器、控制器和电源模块,存储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每个指示灯的控制线均沿着其所在位置的分布线槽汇入总布线槽,且所有的控制线均穿过穿线孔,所有的控制线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连接有蓝牙模块和WIFI无线连接模块。
所述琴箱上设置有USB接口,且USB接口的输出端与存储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琴箱上设置有耳机接口,且耳机接口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设置在琴箱内壁上的拾音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VR转接设备与VR设备连接。
所述指示灯外侧设置有透明保护板。
所述指示灯可为六颗颜色不同的LED灯泡或者六个数字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在指板侧面指示灯的不同亮起状态分别对应品位中的不同琴弦位置,方便吉他初学者辨别、按下不同的品位以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初学者快速入门,且初学者只需低头就能看到设置在指板侧面的LED灯泡,符合吉他弹奏的使用习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琴颈与琴箱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琴颈与琴箱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中:品丝10;分布线槽20;指示灯30;总布线槽40;穿线孔50;存储器60;控制器70;电源模块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水美和乐器有限公司,未经衡水美和乐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0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弦低音胡琴
- 下一篇:琥珀化坚膏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