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9342.6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6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李秀华;靳瑞发;张曼;曹洪玉;卢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峰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4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废水 吸附 过滤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印染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染料废水已成为水环境的重点污染源之一。染料废水因成分复杂、浓度高、色度深、排放量大,且大多数染料及其代谢中间产物具有致突变性、致癌性和其他毒性,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对环境和生物体危害严重。由于这些染料分子结构稳定,尤其是具有稳定的芳香结构,在污水处理中是困难的。
近年来,染料废水的处理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常见的去除方法有絮凝法、生物降解法、电化学法、吸附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理想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处理系统,它具有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吸附容量高,过滤效果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处理系统,它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水槽、循环泵、吸附式过滤器和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式过滤器包括垂直设置的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由上端盖、下端盖和上下端盖之间的圆筒构成,上端盖设有与循环泵连通的进水口,下端盖设有与集液槽连通的出水口;在圆柱形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装填玻璃棉、玻璃珠、玻璃棉、粉煤灰基沸石、玻璃棉、玻璃珠、玻璃棉。
进一步,构成圆柱形壳体的圆筒是透明的亚克力圆筒,亚克力圆筒的壁厚是5~10mm,亚克力圆筒的内径是80~500mm,亚克力圆筒的高度是1600~2000mm。
进一步,粉煤灰基沸石装填高度为1000~1500mm,每层玻璃棉装填高度为30~80mm,每层玻璃珠装填高度为60~140mm
进一步,所述的玻璃珠的粒径为2~3mm。
进一步,所述的循环泵为蠕动泵。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的粉煤灰基沸石填料采用碱熔融-水热法合成的,主要以P型沸石为主,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孔道结构排列规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式过滤器采用粉煤灰基沸石为吸附材料,由于粉煤灰基沸石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吸附容量高,过滤效果好的优点。
2)粉煤灰是火力发电的固体废弃物,原料成本低,可大大减少投资和运行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印染废水处理的装置没有新的污染物引入,且性能稳定,无需高温高压等条件,工艺及操作简单,可以在印染企业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水槽,2-循环泵,3-集液槽,4-上端盖,5-下端盖,6-圆筒,7-进水口,8-出水口,9-玻璃棉,10-玻璃珠,11-粉煤灰基沸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印染废水的吸附过滤处理系统,它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水槽1、循环泵2、吸附式过滤器和集液槽3;所述的吸附式过滤器包括垂直设置的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由上端盖4、下端盖5和上下端盖之间的圆筒6构成,上端盖4设有与循环泵2连通的进水口7,下端盖5设有与集液槽3连通的出水口8;在圆柱形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装填玻璃棉9、玻璃珠10、玻璃棉9、粉煤灰基沸石11、玻璃棉9、玻璃珠10、玻璃棉9。构成圆柱形壳体的圆筒6是透明的亚克力圆筒,亚克力圆筒的壁厚是10mm,亚克力圆筒的内径是500mm,亚克力圆筒的高度是1600mm。粉煤灰基沸石11装填高度为1200mm,每层玻璃棉9装填高度为50mm,每层玻璃珠10装填高度为100mm。所述的玻璃珠10的粒径为2.5mm。所述的循环泵2为蠕动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峰学院,未经赤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9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