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8792.3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业华;穆东波;刘怀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K3/06 | 分类号: | F16K3/06;F16K3/314;F16K17/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可调 气体 流量 喷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流量调节领域,特别是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空气流量调节方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调节,另一类为节流方式调节。
直接调节一般采用流量调节阀直接以流量计采集信号为反馈信号,通过智能PID控制算法产生控制信号,驱动调节阀进行流量调节,此方法系统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受现有气体流量计精度和阀门前后气流扰动大小的影响,精度偏差在5%以上,流量控制精度不高。
另一类为节流方式为多管组配合减压阀和节流孔板,根据管道组合的方式,减压阀将气源压力降至所需压力,在通过节流孔板节流的作用,精确的控制空气流量,此种方法控制系统相对简单,空气流量控制精度高,但是设备结构比较复杂,所能调节流量的工作状态有限,不能进行大范围空气流量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解决了气体流量精确控制,高精度流量可调喷管满足大范围气体流量、流速的精确调节,解决了孔板、文丘里喷嘴等流量调节装置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仅能对应一个流量参数的问题,为管道气体流量调节提供一种新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包括设备壳体、上端盖、第一安装支座、前调节密封板、密封垫、喷口调节机构和压紧密封机构;其中,设备壳体位于最底端;设备壳体的顶端设置有阶梯型凹槽;上端盖固定安装在设备壳体阶梯型凹槽的外边缘上,且与设备壳体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喷口调节机构固定安装在上端盖顶部的中部位置;压紧密封机构固定安装在上端盖顶部的一端处;设备壳体阶梯型凹槽底部靠近压紧密封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前调节密封板,前调节密封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密封垫;设备壳体阶梯型凹槽底部远离压紧密封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支座。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所述设备壳体与上端盖的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所述第一安装支座设置有两端为圆弧中间为矩形的通孔;其中,矩形长度为28-32mm;两端圆弧的半径为 4.5-5.5mm。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所述的喷口调节机构和压紧密封机构分别包括手轮、传动螺杆、支撑架、密封压盖和密封底座;其中,密封底座固定安装在上端盖的上表面;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密封底座的上端;手轮水平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传动螺杆竖直固定安装在手轮的中心位置,且向下穿过密封底座伸入端盖;通过旋转手轮实现传动螺杆轴向竖直运动;密封底座与传动螺杆的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密封压盖。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所述压紧密封机构中传动螺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前调节板;喷口调节机构中传动螺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后调节板;前调节板的一端与密封垫接触;后调节板的一端与前调节板的另一端接触;后调节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支座接触。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所述前调节板水平放置,前调节板的一端通过第三传动销轴与压紧密封机构中传动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实现前调节板随着压紧密封机构中传动螺杆的竖直运动,以及前调节板绕着第三传动销轴转动;
所述后调节板水平放置,后调节板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销轴与第一安装支座固定连接,实现后调节板的一端沿第一安装支座中的通孔运动;
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的接触位置通过第二传动销轴与喷口调节机构的传动螺杆底端固定连接;实现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接触的一端随喷口调节机构的传动螺杆做竖直运动,以及绕着第二传动销轴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所述前调节板与密封垫接触的一端为圆弧结构,圆弧的半径为28-30mm;前调节板与后调节板接触的一端为圆弧结构圆弧的半径为28-30mm。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所述后调节板与前调节板接触的一端为圆弧结构,圆弧半径为16-18mm。
在上述的一种精确可调气体流量喷管,可调喷管纵向喉道尺寸L调节范围为30-100mm,调节精度为±0.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手轮和传动螺杆相配合的方式实现喉道调节板位移的精确调节,提高了调节精度,实现了喉道面积的精确控制;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前后调节板之间通过圆弧过渡配合,提高了前后调节板之间的密封性,实现了圆滑过渡,提高气体流量控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8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