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6788.3 | 申请日: | 2017-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尔玉;盛琪;朱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沥青 开裂 处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水利、路基、边坡、环保等设施的防渗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沥青混凝土心墙在水利、环保等领域的防渗处理中有一些应用,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为分层碾压或浇注,即使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很好,过度层施工达标,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蓄水、基础变形、含水量变化等原因往往导致沥青混凝土心墙变形很大,可能导致结构出现开裂透水等问题。由于设计施工过程中对该问题没有应急备用措施,开裂透水问题难以解决,甚至不得不在损坏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周围重新布置心墙,技术难度较大且产生巨大的工程费用。
沥青作为心墙材料,不仅有防渗、可承受一定变形的材料特性,而且其冷凝硬化过程可逆,因而可以考虑将该特性应用于解决沥青心墙开裂透水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的结构,该技术可大幅降低沥青心墙结构的开裂处理难度,且充分利用了沥青材料的裂缝可闭合性,提高了结构适应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抵抗低温的能力。
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的结构,包括横向导管1、纵向导管2、竖向导管3、热油入口4、热油出口5,其特征在于:横向导管1和纵向导管2布置多层,竖向导管3在沿沥青心墙6宽度方向通过横向导管1连通,竖向导管3在沿沥青心墙6纵向通过纵向导管2连通,所述横向导管1、纵向导管2、竖向导管3均由一根长管或多根短管拼接组成。
纵向导管2的横向布置根数n=1~5,沿沥青心墙6高度取相同值或不同值;纵向导管2的横向间距w=10~50cm;纵向导管2的垂向间距b=10~50cm。
所述横向导管1的直径d1=1~5cm,所述纵向导管2的直径d2=1~5cm,所述竖向导管3的直径d3=2~10cm。
附图说明
图1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导管布置示意图
图2沥青心墙开裂处理导管正面示意图
图3沥青心墙开裂处理导管侧面示意图
图中数字及符号:1—横向导管;2—纵向导管;3—竖向导管;4—热油入口;5—热油出口;6—沥青心墙;d1—横向导管1的直径;d2—纵向导管2的直径;d3—竖向导管3的直径;b—纵向导管2的垂向间距;w—纵向导管2的横向间距;l—纵向导管2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做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的结构,包括横向导管1、纵向导管2、竖向导管3、热油入口4、热油出口5,横向导管1和纵向导管2布置多层,竖向导管3在沿沥青心墙6宽度方向通过横向导管1连通,竖向导管3在沿沥青心墙6纵向通过纵向导管2连通,所述横向导管1、纵向导管2、竖向导管3均由一根长管或多根短管拼接组成。纵向导管2的横向布置根数n=1~5,沿沥青心墙(6)高度取相同值或不同值;纵向导管2的横向间距w=10~50cm;纵向导管2的垂向间距b=10~50cm。所述横向导管1的直径d1=1~5cm,所述纵向导管2的直径d2=1~5cm,所述竖向导管3的直径d3=2~10cm。
已知要建造一座纵向长度为100m,高度为50m的沥青心墙,沥青心墙横向宽度从顶面到底面为线性变化,顶面横向宽度为60cm,底部横向宽度为200cm。按本专利提出的技术进行实施。步骤如下:
1)将沥青心墙沿心墙纵向分成5个加热分区,每个分区纵向长度为20m,在每个分区内分别布置所述用于沥青心墙开裂处理的结构,纵向导管长度l取19.6m,如图2。
2)根据热力学计算,在每个加热分区内,取纵向导管2的横向布置根数n=4,如图1;纵向导管2的横向间距w为线性变化,心墙顶部4排取值均为15cm,心墙底部4排取值均为50cm;纵向导管2的垂向间距b=30cm,如图3。
3)横向导管1的直径d1=2cm,纵向导管2的直径d2=2cm,竖向导管3的直径d3=5cm,如图2、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6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护坡
-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防渗水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