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5249.8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0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冰;赵弼洲;齐银辉;马志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永寿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02;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颌骨 囊肿 负压牵张成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
背景技术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经多方查证,没有一个规范的术后嵌塞引流装置,大多数医生在术后恢复期,应用口腔印模材料和自凝塑料制作一个带腔隙装置塞入术区,固定在牙齿上,耗时费力,也不美观舒适,功能单一;也有文献报道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治疗期间需要在引流管上连接负压吸引球,由负压吸引球产生负压进行治疗,此种装置系统体积较大,摘带极不方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包括粗管、细管、小球囊、控制阀门和缓释帽,所述细管于粗管0刻度处穿入,固定于粗管管壁内侧,前端与粗管长的一侧前端平齐;所述细管另一端设置一个小球囊,小球囊后端设有一控制阀门;粗管后端设有用于密闭管口的缓释帽。
优选地,所述粗管、细管为医用PVC软管。
优选地,所述粗管长7cm,内径2. 5-6mm,所述细管长30Cm,内直径1mm。
优选地,缓释帽内含吸水海绵样物质,可将所需药物缓慢注入其中。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门内设有堵头,推开堵头时控制阀门连通,释放堵头时,控制阀门自动关闭。
优选地,所述粗管刻度3-5处设有小微孔。
本实用新型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的技术效果及优点:
1.柔软、舒适、干净无菌、可在手术中直接植入术区固定;
2.术后早期具有术区冲洗和负压引流作用;
3.可长期进行囊腔冲洗、注药,注入硬化剂有助于负压牵张成骨;
4.具有负压牵张成骨作用,通过囊腔向心性负压牵引,刺激囊壁外侧成骨细胞的形成和堆积,进而自行修补骨缺损;
5.可通过管腔,利用纤维镜观察囊腔的变化和成骨情况,根据囊腔粘膜的情况调整注入药物的浓度、剂量、间隔时间;
6. 尽可能利用颌骨成骨细胞的再生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颌骨的完整性,减少致残、致畸的发生率;维持了颌骨原有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7.可进行微创手术,将复杂的颌骨囊肿手术变成一个只需要开窗减压,冲洗、制作盲袋,植入该装置,避繁就简,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也降低了手术费用;
8.该装置具有不同的直径和型号可供选择,长短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整,适用于较大的颌骨良性肿瘤,也适用于人体其他部位类似疾病的手术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的缓释帽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的冲洗、进药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的负压引流工作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的负压牵张成骨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的纤维镜观察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颌骨囊肿负压牵张成骨装置,结构如下:
1.主体由一粗一细两个医用PVC软管组成,粗管1长约7cm,内直径3.0Mm、4.5 Mm、5.5 Mm,由此分1号、2号、3号。细管2长约30Cm,内直径1Mm;
2.将细管2于粗管0刻度处穿入,用热塑弹性胶固定于粗管管壁内侧,前端与粗管长的一侧前端平齐;
3.细管2另一端设置一个小球囊3并设有一个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有堵头4,外侧可与普通注射器相衔接,推开堵头4时可抽可吸,释放堵头4时,控制阀门自动关闭。
4.粗管1后端设置连接有缓释帽5,用于密闭管口;
5.缓释帽5内含吸水海绵样物质6,可将所需药物注入其中,缓慢释放而达到治疗作用。
6、与缓释帽5和粗管1相连设有一连接装置10。以防缓释帽5掉入管中或是掉入口腔中,连接装置10一端连接在缓释帽5的上面,另一端连接于粗管与细管的连接处,即0刻度处。
7、所述粗管1刻度3-5处设有小微孔,便于引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永寿,未经胡永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52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