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3845.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3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丽英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A61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患者 方便 运送 病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住院的病人用现有病床推到B超室做B超时,由于病床存在很多设计不足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而且,现有的B超床都是为可以行动的患者提供的,当有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做B超检测时,现有的B超病床并不能适用于重症患者,重症患者移动不便,甚至不能随意移动,进行B超检测的话则很困难,期间移动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急需一种适用于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的运送病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表面设有床垫,所述床板相对两侧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相对两侧且位于凹槽边沿处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插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侧表面开有通槽,所述支撑板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一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设有矩形条且一组伸缩杆顶端分别与矩形条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条上表面嵌装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电动小车,所述电动小车上表面设置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靠近床板一侧表面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设置由一组微型同步旋转电机,所述微型同步旋转电机旋转端连接有转杆且分别与转杆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上套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支杆,所述支杆另一端连接有机械手,所述床板下表面四角处分别设有支腿,所述支腿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板下表面一侧设置有供氧装置,所述床板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床板下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床板下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开关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伸缩杆、电动小车、微型同步旋转电机、机械手电性连接。
所述供氧装置由设置在床板上表面的氧气袋、放置在床板上表面的氧气罩和一端与氧气袋开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氧气罩相连接的输气管共同构成。
所述床板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病床护栏。
所述伸缩杆伸缩方向相同,伸缩频率相同。
所述床垫两侧固定设置有绑缚带。
所述开关表面设有防滑棱。
所述蓄电池输出端与控制器输入端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一号输出端与伸缩杆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二号输出端与电动小车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三号输出端与微型同步旋转电机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四号输出端与机械手输入端相连接。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本装置通过机械手对床垫进行抓取将床垫上的患者移动到B超床上,机械手移动比人工移动要平稳,可以避免重症患者的身体晃动造成再次伤害,该装置不仅可以将重症患者移动床位,也可以在该装置上进行B超检测,除此之外,重症患者在该装置进行移动时,需要进行输液,供氧等,此时机械手便可以用作输液支架,将输液瓶挂起,同时,该装置上设置的供氧装置可以在重症患者移动过程中为其供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重症患者方便做B超用运送病床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床板;2、床垫;3、凹槽;4、轴承;5、转轴;6、支撑板;7、通槽;8、伸缩杆;9、矩形条;10、滑槽;11、电动小车;12、矩形块;13、微型同步旋转电机;14、转杆;15、支撑杆;16、机械手;17、支腿;18、万向轮;19、开关;20、控制器;21、蓄电池;22、氧气袋;23、氧气罩;24、输气管;25、病床护栏;26、绑缚带;27、防滑棱;28、矩形凹槽;29、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丽英,未经潘丽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3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