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电荷保持能力的碱性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3811.3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1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丹;赵锋良;郑国伟;史振华;徐宏磊;张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狮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53 | 代理人: | 蔡跃井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荷 保持 能力 碱性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碱性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电荷保持能力的碱性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无汞碱锰电池的高速发展,电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除了对电池的放电性能提出高要求外,更希望电池经过长期贮存后不出现漏液现象。电池在贮存过程中出现漏液,主要是电池在贮存期间不断地进行自放电,电池自放电过程会产生气体,当产生的气体在电池内形成的气压达到密封圈的安全阀强度后,电池密封圈安全阀便打开,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便从电池密封圈安全阀流出。由于电解液具有强碱性,所以流出的电解液对人体和财物都会造成一定损伤。由此,改善电池的长期贮存性能,提高电池的电荷保持能力(即降低电池在贮存中的自放电能力)是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电荷保持能力的碱性电池,其能提高电池贮存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电荷保持能力的碱性电池,包括钢壳、正极环、负极锌膏、隔离管和集流体,在所述钢壳内侧壁上设有导电层,所述正极环套设在所述钢壳内,并且所述正极环的外侧面与所述导电层接触连接,所述隔离管设在所述正极环内侧;所述负极锌膏设置在隔离管内,所述集流体设在钢壳的开口端,所述集流体包括密封圈、铜针和负极底,所述铜针的一端与插入所述负极锌膏中、另一端与所述负极底焊接,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钢壳的端部折边封于钢壳内,并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钢壳的开口端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负极底从所述钢壳的开口端暴露出来;所述隔离管采用含有天丝纤维的隔膜纸制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钢壳的正极部上还套有可卸的盖子;盖子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高电荷保持能力的碱性电池,其隔膜纸含有天丝(Tencel)纤维,具有致密性好、强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从而减少隔膜纸中的缝隙空洞及提高隔膜纸的湿强度,从而在碱性电池长期贮存性能方面改善明显,相应地提高电池电荷的保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一种高电荷保持能力的碱性电池,包括钢壳1、正极环2、负极锌膏3、隔离管4和集流体5。
其中,集流体5包含铜针51、密封圈52、负极底53。集电体用于封闭钢壳的开口端。
在所述钢壳1内侧壁上设有导电层,所述正极环2套设在所述钢壳1内,并且所述正极环2的外侧面与所述导电层接触连接,所述隔离管4设在所述正极环2内侧;所述负极锌膏3设置在隔离管4内,所述集流体5设在钢壳1的开口端,所述集流体5包括密封圈52、铜针51和负极底53,所述铜针51的一端与插入所述负极锌膏3中、另一端与所述负极底53焊接,所述密封圈52通过所述钢壳1的端部折边封于钢壳1内,并且所述密封圈52与所述钢壳1的开口端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负极底53从所述钢壳1的开口端暴露出来;所述隔离管4采用含有天丝纤维的隔膜纸制成。
在钢壳1的正极部11上还套有可卸的盖子6;盖子6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将上述的高电荷保持能力的碱性电池与作为对比例的采用普通隔膜纸(胶粘纤维)的碱性电池测试电池60度高温烘烤下的电池电压下降量,测试结果如表1中所示:
从上表可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碱性电池在高温贮存方面的性能改善明显。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狮电器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狮电器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3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