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起重臂回转功能的自动引水消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3435.8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4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A62C31/00;A62C33/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6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重臂 回转 功能 自动 引水 消防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起重臂回转功能的自动引水消防车。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在消防车特别是引水消防车(也称供水消防车)上通常配备有引水泵(也称供水泵),对此可参见并非限于例举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043382U推荐的“引水系统及消防车”,当引水消防车抵达火灾现场并驻车在靠近具有自然水源如河道、湖泊乃至沟渠和池塘等的部位,将与引水泵连接的取水管路的末端引及前述的自然水源。在引水泵处于工作状态下,经取水管路如该专利所称的第一、第二引水管道将消防用水引至消防泵,由与消防泵连接的水带引至灭火场所,最终由水带末端的灭火水枪射向火源。由于该专利公开的引水泵是静态的即不可移动地设置的,因而在使用中甚为不便,具体表现为需要凭借冗长的管路,将该冗长的管路的一端与引水泵进水口连接,而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投入水源如前述的河道。于是,由于目前的河道淤泥积淀较为严重,因而由河道经管路向引水泵引水的效果并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当作为自由端的前述管路的进水口沉入淤泥乃至被淤泥堵塞时,引水泵便无法发挥应有的引水作用甚至存在损及引水泵之虞。此外,由于将前述冗长的管路的自由端掷入水源如河道的工作通常由消防人员手工完成,又由于人的体能客观上有限,因而管路掷入水中的距离如离河道壁岸的距离有限,不足于抵近河道深水区(远离河道壁岸区域),从而一方面消防人员的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另一方面引水效果难以保障。
在消防车上配备起重机构,由该起重机构的起重臂将动态地置于车体上的引水机构吊起(即提起)并展出车体侧部释放至水面,进而由引水机构以半潜于水面的方式自主取水,那么前述问题便能解决。但是由于消防车的空间十分有限,于是如果参照类似于港口码头及建筑物施工场所使用的起重臂回转机构,那么因结构过于复杂且体积庞大以及笨重而不足为取。尤其,为前述引水机构的油泵提供动力支持的油管卷扬盘及油管卷扬盘驱动机构需随起重机构作亦步亦趋的运动,也就是说在立柱回转驱动机构使立柱回转时,需由立柱同时带动以其为载体设置的起重机构、油管卷扬盘驱动机构运动,进而由油管卷扬盘驱动机构带动油管卷扬盘,唯此才能满足当起重机构的起重臂回转时,油管卷扬盘也回转并且当起重机构的起重臂伸长时,盘绕在油管卷扬盘上的卷扬盘油管随之伸长以及在起重臂收缩时卷扬盘油管回收于油管卷扬盘上的要求,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用于吊装引水机构的起重机构依需回转、有利于保障用于驱使油管卷扬盘回转的油管卷扬盘驱动机构与起重机构保持亦步亦趋的回转、有益于满足绕复于油管卷扬盘上的卷扬盘油管随起重机构的起重臂的伸长而伸长以及回缩而回缩要求、有便于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以体现经济廉价性的具有起重臂回转功能的自动引水消防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3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