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2897.8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宋继红;方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1 | 代理人: | 林瑾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夹式防 刺伤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
背景技术
针刺伤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最常发生的职业伤害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50-80%。针刺伤的严重后果是导致了梅毒、艾滋病、乙肝病毒等各种传染性疾病在病人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传播。
注射器在医疗工作中广泛应用,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临床常用的注射器型号有1ml、2ml、5ml、10ml、20ml、50ml等,这些注射器一般都配设有柱状注射针套。然而,临床调查研究发现,相当比例的针刺伤发生于分离针套、回套针套、处置锐器盒等操作过程中。具体分析原因在于,对于传统注射器而言,分离与回套针套时,手指均呈半包围式拿捏,轻微的左、右、上、下偏倚动作,都可能误伤包裹持有所述针套的手指。临床上为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调整了操作规程,要求工作人员在操作后无需回套针套,直接将针头投入锐器盒中,却又增加了处置锐器盒过程中发生锐器伤的机率,因此并未从根本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防刺伤能力强,安全性好的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其包括中空的套筒,所述套筒一端设有供注射器针头穿置的开口,所述套筒由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枢接构成,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均具有用于夹合套于注射器针头外的夹套部和用于拿捏控制夹套部启闭的捏柄部,所述套筒一端设有用于防止套筒从注射器上脱落的防脱结构,所述套筒另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注射器针头针尖端外露的防刺伤结构。
所述第一夹体一侧边和第二夹体一侧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上套设有扭簧用于控制第一夹体相对第二夹体启闭。
所述套筒的长度大于注射器针头的长度。
所述防脱结构包括第一夹体一端和第二夹体一端分别设有的用于与注射器针头连接端外壁夹持固定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
所述防脱结构包括第一夹体一端沿径向延伸的第一挡环和第二夹体一端沿径向延伸的第二挡环;所述套筒套置在注射器针头上时,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均位于注射器针头连接端与注射器针筒之间。
所述防刺伤结构包括第一夹体另一端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夹体另一端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延长部。
所述防刺伤结构包括第一夹体另一端沿径向延伸的第一挡盖和第二夹体另一端沿径向延伸的第二挡盖。
所述套筒一端为大径端,套筒另一端为小径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捏柄部拿捏控制夹套部开启,使其能够从注射器针头侧面将注射器针头夹套在套筒内,从而避免注射器针头针尖端直接对准医护人员手部,有效防止被针刺伤,与传统柱状注射针套相比,大大降低了医疗分离与回套针套及处理锐器盒时针刺伤的发生率以及由此引起传染性疾病的机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采用侧夹式套置注射器针头,防刺伤能力强,安全性好,具备极佳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的实施例1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的实施例1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的实施例2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的实施例2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夹式防刺伤安全针套,其包括中空的套筒1,所述套筒1一端设有供注射器针头51穿置的开口2,所述套筒1由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枢接构成,所述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均具有用于夹合套于注射器针头51外的夹套部111、121和用于拿捏控制夹套部启闭的捏柄部112、122,所述套筒1一端设有用于防止套筒1从注射器上脱落的防脱结构3,所述套筒1另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注射器针头51针尖端外露的防刺伤结构4。
所述第一夹体11一侧边和第二夹体12一侧边通过转轴13转动连接,转轴13上套设有扭簧14用于控制第一夹体11相对第二夹体12启闭。
所述套筒1的长度大于注射器针头51的长度。
实施例1
所述套筒1一端为大径端,套筒1另一端为小径端。
所述防脱结构3包括第一夹体11一端和第二夹体12一端分别设有的用于与注射器针头51连接端外壁夹持固定的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2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灌封注射器鲁尔锁定护帽
- 下一篇:手部输液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