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纺纤维开松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1625.6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林雁;乔吉波;康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雁;高尚友;康建鹏 |
主分类号: | D01G11/04 | 分类号: | D01G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53 | 代理人: | 李政,高雪琴 |
地址: | 41000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旧纺织物的再生处理技术,具体讲是涉及一种能够获得长纤维的废旧纺织物开松机,包括对棉纺、麻纺、毛纺编织物,合成纤维、复合纤维、化学纤维编织物的开松处理。
背景技术
纺织原料的纤维开松机是棉纺、麻纺、毛纺开松技术中的主要设备。对于不同纺织原料的开松,对应有不同工作原理的开松技术和开松设备,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为了获得理想的纺织纤维。
在废旧纺织物、废旧服装的循环经济再生领域,采用现有纺织开松技术和现有开松设备,至今仍没有达到良好的开松效果。例如,我国早在20年前,针对废旧服装、废旧纺织物原料进行加工,获得的废纺棉绒和废纺纤维制作生活棉被,社会上称为“黑心棉”,被国家明令禁止。禁止加工的理由,除了社会上废纺物来源不经过规划卫生处理,容易传播有害病菌原因以外,对废纺物开松后的废纺纤维过短(包含废纺粉尘)制作成“黑心棉”,给人体健康损害是主要原因。
目前,即使清洁的废旧纺织物原料(纺织企业的落纱、落料、裁剪类)、纺织类原料的开松、开棉,采用现有纺织开松机,这类现有纺织开松技术的根本原因是喂料、喂棉方式采用“双罗拉”,或者“四罗拉”,或者“固定给棉板”喂料技术,在纺织开松技术中将此归类于“握持式开松”。握持式原理开松(包含开棉),这类技术和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以上。现有开松设备对废旧纺织物、废旧服装原料加工,其开松技术与原料不匹配,造成了的再生纤维平均长度相对太短、短纤维过多、单纤维强度较低、纤维适纺性差等问题。主要是基于多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握持式开松机喂料方式,纺织原料被“握持”。
其二:开松机刺辊高速转动、且衡速、衡定强度“切割”原料,对废旧纺织原料开松力过大、开松强度过大,造成纤维太短,纤维品质不高是主要原因。
其三:开松配件配置不合理,设备开松的运行参数不匹配。
在纺织工程学中,评价“握持式开松”的特点是纺织物开松效率高,但是,这一原理的开松纤维得到的纤维短。针对废旧纺织物、废旧服装加工,采用目前的握持式开松机,获得的再生纤维平均长度均限制在20毫米以下,纤维长度有限,纤维等长,再生纤维的利用价值和再生途径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状,本实用新型着力于解决废纺服装纤维处理技术,为了获得更长的纤维,结合喂料技术和开松技术,提供一种废纺纤维开松设备。该机组采用自由式喂料和自由式开松,使纤维不被受到破坏,尽量保持了原有长度,能够获得良好品质的再生长纤维。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纺纤维开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喂料机构、组合开松机构、纤维转移机构;
所述原料喂料机构,包括原料输送辊组、柔性喂料组,所述柔性喂料组包括喂料琴键组和设置于所述喂料琴键组上面的无动力自由压料辊、设置于所述喂料琴键组底部的柔性压簧机构;所述喂料琴键组包括一排琴键,每一琴键底部都设置一所述柔性压簧机构;所述无动力自由压料辊吊设在一吊架上,在所述吊架上可自由调整高度;
所述组合开松机构,包括1号、2号两个相切且互为反向旋转运动的主刺辊,其中1号主刺辊与所述原料喂料机构承接,2号主刺辊同时与几个工作辊相切且为同向旋转运动,所述1号主刺辊与原料喂料机构实现第一次自由开松,所述2号主刺辊与各所述工作辊实现二次、三次…开松;
所述纤维转移机构,包括一转移辊,所述转移辊与所述2号主刺辊相切且为同向旋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一除杂除尘机构,所述除杂除尘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1号主刺辊和2号主刺辊底部的前、后漏底,包括设置在所述转移辊底部的前、后漏底,包括设置在机箱顶部的除尘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喂料机构中,还包括在所述喂料琴键组下方设置的琴键定位块,所述琴键定位块限制所述琴键的最低位。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辊相切设置在所述2号主刺辊的下行工作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1号主刺辊和2号主刺辊,在相切处速度切线方向同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开松机构中还包括清洁辊,对应设置在各所述工作辊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2号主刺辊的直径比1号主刺辊和各工作辊都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雁;高尚友;康建鹏,未经林雁;高尚友;康建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1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设备中的柔性喂料机构
- 下一篇:虚拟基站装置及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