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0364.6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8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在贤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4 | 分类号: | B26F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吴伟文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卸料 切割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子型胶带切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
背景技术
口子型胶带,主要用在汽车导航上,产品压模完成后,去废料困难,撕除时容易造成产品变形,导致不良,不利于推广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采用不同刀高及中间增加十字切刀,方便废料去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的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十字切刀、圆形孔、手柄切刀和切割磨具本体,所述切割磨具本体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具体为回型切刀,所述第一切刀设置在第二切刀的外侧,所述切割磨具本体上固定有十字切刀,所述十字切刀设置在第二切刀的内侧中心处,且十字切刀的端头与第二切刀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切割磨具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圆形孔,且圆形孔设置在第二切刀的内侧,所述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上固定有手柄切刀。
进一步,所述第一切刀的高度为23.6mm。
进一步,所述第二切刀的高度为23.5mm。
进一步,所述十字切刀的高度为23.4mm。
进一步,所述圆形孔设置有6个。
进一步,所述手柄切刀的高度为23.4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个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采用不同刀高及中间增加十字切刀,方便废料去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切刀;2、第二切刀;3、十字切刀;4、圆形孔;5、手柄切刀;6、切割磨具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一种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包括第一切刀1、第二切刀2、十字切刀3、圆形孔4、手柄切刀5和切割磨具本体6,所述切割磨具本体6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切刀1和第二切刀2,所述第一切刀1和第二切刀2具体为回型切刀,所述第一切刀1设置在第二切刀2的外侧,所述切割磨具本体6上固定有十字切刀3,所述十字切刀3设置在第二切刀2的内侧中心处,且十字切刀3的端头与第二切刀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切割磨具本体6上开设有多个圆形孔4,且圆形孔4设置在第二切刀2的内侧,所述第一切刀1和第二切刀2上固定有手柄切刀5,所述第一切刀1的高度为23.6mm,所述第二切刀2的高度为23.5mm,所述十字切刀3的高度为23.4mm,所述圆形孔4具体有6个,所述手柄切刀5的高度为23.4mm。
工作原理:使用时,产品共有两层手柄膜,分别为透明SILICONE膜和绿色离型膜;第一切刀1最高,切产品的外框;第二切刀2比第一切刀1刀高稍低,主要将内框切破,只切绿色离型膜,透明SILIOCNE膜不切透,十字切刀3的高度为23.4mm,两层手柄膜不要切,只切三层材料:5000NS+KVH T1.0+5000NS,因产品胶条很细,切割磨具本体6要求两边分别加了顶刀,防止在压模时模具变形,尺寸不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个便于卸料的切割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切刀1和第二切刀2采用不同刀高及中间增加十字切刀3,方便废料去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在贤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在贤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03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