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坯处理线点到点运输的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00233.8 | 申请日: | 2017-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1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富伟;李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佰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 地址: | 10009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到点 运输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坯处理线点到点运输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板坯处理线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包括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自动模式中,通常会有单个设备的自动和某个区域的自动。板坯处理线由于板坯的来源和去向有多种,所以自动模式由于其智能化程度较低,往往无法准确实现路径的选择。
而在手动模式中,由于实现物料输送包括多种路径,对于操作员选择路径来说便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现有板坯处理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点到点运输便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坯处理线点到点运输的控制系统,包括:
指令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所下达的包括选中的起始点、终止点位置的运输指令;
主控模块,与所述指令输入模块通信连接,将所述运输指令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板坯辊道台控制端,以控制位于所述起始点和终止点位置之间的板坯辊道台运行,以进行板坯运输;
物料检测模块,设置于板坯辊道台的不同节点处,用于检测板坯经过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传输至与其通信连接的显示模块,由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所述板坯经过和未经过的板坯辊道台节点处的状态。
由上,通过指令输入便于对路径进行选择,由板坯辊道台控制端依照该选择对于路径进行控制路径控制,并且物料检测模块可以对于板材的运输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完善板材的控制、运输和反馈。
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模块通信连接的时钟模块。
由上,时钟模块提供时钟数据,仅当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输入运输指令时,才认为是有效指令。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的误操作。
所述指令输入模块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鼠标、键盘、触摸屏和智能无线终端。
所述物料检测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光电发射端和光电接收端。
由上,当光电接收端无法接收到光电发射端的激光时,即表示板坯已经给该节点。做到自动化的准确检测。
还包括通信模块,连接于所述物料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之间,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RTL8019的以太网芯片。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工控机或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板坯处理线点到点运输的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显示模块的显示示意图;
图3为板坯处理线点到点运输的控制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板坯处理线点到点运输的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以下组成:
指令输入模块13。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指令输入模块13下达板坯的运输路径指令。而具体应用中,指令输入模块13可包括鼠标、键盘、触摸屏、智能无线终端等装置实现。用户所下达的运输路径指令包括起始点位置、终止点位置以及确认运输至少三条指令。
主控模块10,与所述指令输入模块13通信连接,接收用户所下达的运输路径指令,并转发至与其连接的板坯辊道台控制端16。所述板坯辊道台控制端16采用现有装置实现,依据所接收的起始点位置和终止点位置进行线路规划,并保证在板坯辊道运输线路上,每个工艺区域在任意时刻只允许有一条路径被选中。所述主控模块10 与板坯辊道台控制端16的通信可采用后文所述的通信模块实现,也可采用光纤连接等。总之实现二者的信息交互即可,具体通信原理不进行限定。
时钟模块14,与所述主控模块10连接,用于向所述主控模块 10提供时钟数据。所述主控模块10用于依据时钟数据判断接收起始点位置和终止点位置是否有效。
举例来说,假设主控模块10在x时刻接收到指令输入模块13 所发来的起始点位置,则判断在x+y时间内是否接到终止点位置,若接收到,则起始点位置和终止点位置的指令有效。进一步判断在x+y+z时间内是否接到确认运输的指令,若接收到,则将该指令转发至板坯辊道台控制端16。若自x时刻起,在x+y时间内未能收到终止点位置,或在x+y+z时间内未能收到确认运输的指令,则认为所接收到的指令无效。所述y和z分别表示预设的时间间隔。
由此,仅当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输入了起始点位置、终止点位置以及确认运输三条指令时,才认为是有效指令。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的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佰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佰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0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