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浸没式超滤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9374.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4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亦力;刘明轩;张继昌;卞晓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碧水源膜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18 | 分类号: | B01D61/18;B01D65/08;B01D65/02;B01D63/00;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301800 天津市宝***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没 超滤膜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
背景技术
浸没式超滤膜组处理器应用于反渗透预处理、饮用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相比MBR膜组器,具有更大的填充密度、通量、更高的回收率以及更好的产水水质。浸没式超滤组件将大量的中空纤维膜丝浇筑于两端,纤维束的开口端用专用树脂浇铸成管板,配备相应的连接件,即形成标准膜组件,通过不同数量的膜组件并联即组装成浸没式超滤膜系统。运行时,将膜组器浸没到原水或废水中,产品水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相接,由水泵的抽吸作用使中空纤维膜中心内部形成负压。由于中空纤维膜外部水的压力作用,使水分子从膜外侧被吸入膜中心管内,而粒径较大的固形物和细菌等被去除,从而完成过滤过程。
当浸没式超滤组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污染物会在膜表面不断积累,增加过滤阻力,甚至导致产水水质不达标,因此需要进行曝气清洗,吹脱膜丝表面的污染物,常规的MBR曝气形式为穿孔管曝气,气体通过膜片间缝隙使得池曝气池内形成均匀持续的气液扰动,膜丝不断抖动,从而达到擦洗膜丝效果。但这种曝气形式适用于有一定间隙的帘式膜组器,若填充密度较高的柱式膜组件采用池底部铺管的穿孔管布气形式,气体势必只能在膜柱表面进行擦洗,无法达到膜柱内部,膜丝曝气不均,从而加大曝气量,不但达不到理想清洗效果,而且浪费能耗。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通过具有曝气装置的柱式超滤膜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超滤膜丝束外覆着污染物后清理困难、清理能耗高,超滤膜组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包括安装有多个超滤膜丝束的超滤膜固定架,该超滤膜固定架上端安装集水盖,下端设置气室;所述超滤膜固定架上安装有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和设置在所述气室上端的多个出气通孔;其中,所述进气管一端外接气源,另一端连通所述气室;各所述出气通孔分别与各所述超滤膜丝束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膜固定架包括上安装盘、均化盘和至少一个连接所述上安装盘与所述均化盘的连接杆;各所述超滤膜丝束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安装盘和所述均化盘上;所述气室设置于所述均化盘下方,各所述出气通孔均设置于所述均化盘上,连通所述气室与所述超滤膜丝束间缝隙。
进一步地,各所述出气通孔分别环绕各所述超滤膜丝束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气室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安装口,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安装口与所述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为硬管,所述进气管支撑所述上安装盘和所述均化盘;所述集水盖上设置有进气管接头,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为软管,所述进气管内嵌于任一所述连接杆内;所述集水盖上设置有进气管接头,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接头与气源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室内设置有曝气管,沿所述曝气管轴线方向在其管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均化盘的底面与所述曝气管的顶面间的距离为30cm-40cm。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气通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安装有多个所述超滤膜丝束的所述超滤膜固定架,所述超滤膜固定架上端安装所述集水盖,下端设置所述气室;所述超滤膜固定架上安装有所述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所述进气管和设置在所述气室上端的多个所述出气通孔;其中,所述进气管一端外接气源,另一端连通所述气室;各所述出气通孔分别与各所述超滤膜丝束对应设置的设计;所述进气管向所述气室内通气,所述气室内的气体从各所述出气通孔向上上升,大量气泡冲刷各所述超滤膜丝束间缝隙,清除各所述超滤膜丝束表面附着的污染物,解除本实用新型的污染;本实用新型采用柱式结构,较传统的U型超滤膜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面积小、应用位置灵活方便,且待过滤液中的污染物不易沉降在所述超滤膜丝束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碧水源膜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碧水源膜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9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