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流实验演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98856.6 | 申请日: | 2017-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昊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昊萱 |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陈永宁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实验 演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流实验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的导电机理与金属的导电机理不同。金属是依靠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因而称为电子导体,除金属外,石墨和某些金属氧化物也属于电子导体。这类导体的特点是当电流通过时,导体本身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则依靠离子的得失电子反应,阴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的电子经外线路流向电源正极,阳离子在阴极得到外电源负极提供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样整个电路才有电流通过。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过程中,将电极先后分别插入不同的溶液中,通过指示灯的强弱来判断溶液导电性的强弱,由于有些溶液导电性能区别不大,不易通过观察前后指示灯的强弱来判定,显示不直观,实验效果不明显。
在直导线附近,放置一枚小磁针,导线与磁针方向相同,南北放置,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 7月通过试验首先发现。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和永磁体周围一样都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本质——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是电荷定向运动产生的,所以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实质上是运动电荷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存在,要使磁针明显偏离原来方向,导线中必须通较强的电流,这样强的电流一般可以采取触接电池两极引起短路获得。因此,实验相当于电源外部短路,为保护电源,电路中常串联滑动变阻器限流,而且通电时间要很短,以免发生危险,但实验过程中仍然容易由于操作不当,发生电源损坏的情况。
为了保护电路电源,并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和奥斯特实验中取得更加直观的实验效果,需要对实验电路进行改进。现有技术缺少对两实验弊端的改进及两实验的结合,且缺乏趣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流实验演示装置,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和奥斯特实验的结合,对实验电路进行了改进,实验过程更加安全,实验结果更加直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流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内部设置有溶液槽,实验箱顶部设置有与溶液槽对应的溶液进口,溶液槽内插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和开关,第二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一段直导线,所述直导线的末端分别连接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和第二电源的负极,所述直导线的旁边放置有磁针。
作为优选,所述直导线上还连接有LED灯珠。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之间还连接有滑动变阻器。
作为优选,所述实验箱内部的溶液槽包括至少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实验箱的正面为透明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直导线的末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还设置有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电路,所述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电阻R1、电阻R2,并联设置的电阻R3、电阻R4,分别测量电阻R1、R2、R3、R4两端电压的电压表以及各支路电流的电流表。
本实用新型的电流实验演示装置,对现有实验电路进行了改进,通过电流放大电路,使奥斯特实验的电源电流不必过大,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使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结果更加明显,便于观察;同时,通过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和奥斯特实验结合起来,使物理和化学实验同步进行,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直导线的末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还设置有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电路,可以根据各电阻的阻值、各电压表及各电流表的读数,学习了解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不同的电流电压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流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实验箱1,所述实验箱的内部设置有溶液槽2,实验箱1的顶部设置有与溶液槽2对应的溶液进口3,溶液槽2内插入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所述第一电极4连接第一直流电源6的正极和开关7,第二电极5连接三极管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8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直流电源9的正极,所述三极管8的发射极连接一段直导线10,所述直导线10的末端分别连接第一直流电源6的负极和第二直流电源9的负极,所述直导线10的旁边放置有磁针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昊萱,未经朱昊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8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