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锁执手与面板的安装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8822.7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7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毅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新瓯专利事务所33210 | 代理人: | 陈旭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锁 面板 安装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执手与面板的安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锁执手面板,为匹配执手复位扭簧和定位转片的安装,必须要增大面板体的厚度设计,导致执手面板的体积大、原材料的消耗增加,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门锁执手与面板的安装连接结构必须要增大面板体的厚度设计以匹配执手复位扭簧和定位转片的安装,导致执手面板的体积大、原材料的消耗增加,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执手与面板的安装连接结构,该门锁执手与面板的安装连接结构紧凑、在不增加面板厚度的前提下可确保执手复位扭簧和定位转片的正常安装、面板的牢固度也可以保证执手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执手体和面板体,执手体上设有接头部,接头部穿过面板体上的插接孔,在面板体的背侧形成安装腔,安装腔中设有限位块,在安装腔中接头部同心依次穿过复位扭簧和定位转片后由紧固件紧定,复位扭簧的两簧脚交叉受力后定位在限位块的两端,接头部连动定位转片,定位转片上部弯折形成拨片,拨片卡位在交叉受力的两簧脚之间,在安装腔的底面上开设凹槽,靠近簧脚的复位扭簧的上部容置于凹槽中。
凹槽成弧形,匹配簧脚的运动轨迹。
紧固件采用卡簧。
接头部的侧壁上设有连动插槽,定位转片上设有凸片插接于连动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在不增加面板厚度的前提下可确保执手复位扭簧和定位转片的正常安装、面板的牢固度也可以保证执手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面板体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转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执手体1和面板体2,执手体上设有接头部3,接头部3穿过面板体2上的插接孔4,在面板体2的背侧形成安装腔5,安装腔5中设有限位块6,在安装腔5中接头部3同心依次穿过复位扭簧7和定位转片8后由紧固件9紧定,紧固件9采用卡簧。复位扭簧7的两簧脚10交叉受力后定位在限位块6的两端,接头部3连动定位转片8,连动其具体的连动结构是接头部3的侧壁上设有连动插槽13,定位转片8上设有凸片14插接于连动插槽13中。定位转片8上部弯折形成拨片11,拨片11卡位在交叉受力的两簧脚10之间,在安装腔5的底面上开设凹槽12,靠近簧脚10的复位扭簧7的上部容置于凹槽12中。凹槽12成弧形,匹配簧脚10的运动轨迹。本实用新型在装配完成后,靠近簧脚10的复位扭簧7的上部容置于凹槽12中,这样,就可以不再增加面板体2的厚度。凹槽12也只是局部的一段设计不会降低面板体2的整体刚性。当执手体1带动定位转片8转动时,定位转片8上弯折形成的拨片11带动复位扭簧7的一簧脚10运动压缩储能,当施加于执手体1的外力解除时,复位扭簧7的簧脚10带动定位转片8和执手体1复位。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门锁执手与面板的安装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外型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一种门锁执手与面板的安装连接结构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毅,未经刘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88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锁执手防猫眼开启机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