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去除氨氮的异位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7718.6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6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厉炯慧;冯华军;向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0026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去除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去除氨氮的异位处理装置(EMT)。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体排放标准的日益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消除黑臭水体,对水体中氮磷含量的标准也有了硬性要求,而氨氮该如何有效的降解则是首要的难题。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地表水的氨氮要求在2以下,虽然很多河道在治理后基本消除了黑臭,可是氨氮的含量还是很高,远远达不到国家V类水的标准。
众所周知,水中的氨氮含量过高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爆发。目前政府实施的截污纳管以及对河道周边群众进行环保宣传工作,只能从源头上减少氨氮的含量,而河道本身的氨氮含量也有必要进行有效的降解。目前比较常见的河道氨氮去除技术包括构建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投加微生物菌剂以及引流换水。其中构建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效率低,耗时长,对气候要求高,季节性强,后期养护工作量大,不适合水质恶劣的河道;而将微生物菌剂投入河道以及引流换水,不仅工程量大,对人力物力耗费高,还容易对河道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冲击,引发二次污染,而且只能保证短期有效,无法持续长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去除氨氮的异位处理装置,结合高效生物载体技术、生物菌群驯化技术、微孔曝气技术、高效节能技术以及河道治理工程技术等,进行复合、集成和优化,使得在不影响河道防洪排涝的情况下,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氨氮去除效率高、持久长效、无二次污染的多重功能。
一种河道去除氨氮的异位处理装置,包括:
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内顺水流方向依次为生物选择区和生物反应区,所述生物反应区内填充生物填料;
设于所述生物填料内部的折流通道;
用于调控所述生物选择区和生物反应区内溶氧浓度的曝气系统;
用于调控所述生物选择区和生物反应区内温度的温控设备;
用于监测所述生物选择区内pH值的pH监测装置;
以及用于将所述生物选择区和生物反应区内底泥排出的排泥系统。
利用所述异位处理装置进行河道水体氨氮去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处理河道原始底泥投放至生物反应区,投泥量为生物反应区容积的1/4~1/5,底泥含水率为95%~98%;连续进水直至反应器本体内高度7/10~4/5处,停止进水,调节pH为8.0~8.4,开启曝气系统和温控系统,控制水温在20~35℃,控制生物选择区的DO为4.0~5.0mg/L,生物反应区内前半段DO为2.0~3.0mg/L、后半段DO为0~1.0mg/L,闷曝至出水氨氮低于2mg/L且生物填料挂膜饱满后开始缓慢进水,保持稳定,根据出水氨氮浓度调节进水量,当出水氨氮低于2mg/L且进水量达到最大值时,驯化结束,保持持续进水。
进一步地,闷曝时间为24h左右。
根据出水氨氮调节进水量的具体操作为:当出水氨氮有所下降时,适当调大进水量,直至出水氨氮不再下降,每日检测出水氨氮浓度,当出水氨氮低于2mg/L且进水量达到最大值时,驯化结束,保持持续进水。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原理为:氨氮可以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盐。本装置通过生物选择区筛选出需要的硝化菌进行培养,生物反应区的曝气装置、温控设备以及适当的pH给硝化菌提供良好的外在生长环境,同时采用高效生物填料来附着更多的硝化菌,排泥系统可以排掉老化死掉的硝化菌。而折流式的流动方式可以让硝化菌与河水中的氨氮充分反应。通过有针对性的驯化方法可以快速让硝化菌生长繁殖,加快河道的氨氮降解。
优选地,所述生物填料为聚氨酯海绵,所述聚氨酯海绵以边长为5cm~20cm的正方体形式填充于生物反应区内。
进一步优选地,单个正方体的比重为0.9~0.95、比表面积为800~1000㎡/m3、孔隙率≥97%。聚氨酯海绵本身为现有技术,可通过市购途径获得。
本实用新型采用聚氨酯海绵为填料,并结合温控设备、曝气系统以及pH检测仪对填料内温度、溶氧浓度和pH等条件进行控制,有益于硝化菌的培养,同时在填料中设置折流通道和细化分区,每个区域内溶氧浓度分别控制。
所述生物填料为高效聚氨酯生物海绵填料,单个模块是边长为5cm~20cm的正方体,填料比重为0.9~0.95,比表面积为800~1000㎡/m3,孔隙率≥9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7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