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6943.8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9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黎法运;虞阳波;杨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2 | 分类号: | F04C23/02;F04C29/1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28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旋转式压缩机一般是从主轴承排气腔向壳体缓冲腔排气,副轴承排气腔气体通过轴承、气缸构成连通通道向主轴承排气腔或者高压缓冲腔排气,造成副轴承排气压力损失,排气阻力增加,副轴承排气腔压力提升,副轴承排气腔向油池泄漏增加。由于现有结构一般副轴承排气腔位于油池内,也无法直接在副轴承排气腔上开设排气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排气阻力减少,使用性能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具有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高压腔底部形成为油腔、上部形成有排气缓冲腔,所述腔体内具有可旋转的主轴;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低压腔内并连接所述主轴;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设在所述高压腔内并连接所述主轴,在沿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泵体组件的左侧设有主轴承且右侧设有副轴承,其中,所述主轴承的外侧设有连通所述泵体组件的主轴承排气腔,所述副轴承外侧设有连通所述泵体组件的副轴承排气腔,且所述主轴承排气腔和所述副轴承排气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直接连通所述排气缓冲腔的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主轴承排气腔连通泵体组件,副轴承排气腔连通泵体组件,且主轴承排气腔和副轴承排气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连通孔,连通孔直接连通排气缓冲腔。由此,有利于实现主轴承排气腔和/或副轴承排气腔直接向排气缓冲腔排气,减少主轴承排气腔和/或副轴承排气腔压力脉动;另外,还有利于减少排气腔压力损失,稳定高压腔内油面。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轴承排气腔的左侧罩设有主轴承罩,所述主轴承罩与所述主轴承之间限定出所述主轴承排气腔,所述主轴承排气腔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所述连通孔;和/或所述副轴承排气腔的右侧罩设有副轴承罩,所述副轴承罩与所述副轴承之间限定出所述副轴承排气腔,所述副轴承排气腔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所述连通孔。
可选地,所述连通孔形成于所述高压腔内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轴承排气腔和所述副轴承排气腔相互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轴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主轴承排气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副轴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副轴承排气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泵体组件包括上气缸和下气缸,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均与所述主轴相连,且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同轴并左右布置,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上气缸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气缸出口,所述下气缸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气缸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上气缸出口和所述下气缸出口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上气缸出口、所述第三通孔、所述下气缸出口以及所述第二通孔沿平行于所述主轴的方向依次对齐且相互连通以形成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沿平行于所述主轴的方向延伸并连通所述主轴承排气腔和所述副轴承排气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轴承的周缘凸出所述泵体组件并与所述腔体内周面过盈或间隙配合,且所述主轴承凸出所述泵体组件的周缘形成有过孔,所述过孔包括一个或沿所述主轴承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轴内形成有连通所述低压腔并与所述高压腔间隔开的平衡通道,且所述平衡通道贯通所述主轴两端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通道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通道剖面图。
附图标记:
压缩机100,
腔体1,高压腔11,油腔111,排气缓冲腔112,低压腔12,主轴13,平衡通道131,
电机2,
泵体组件3,上气缸31,上气缸出口311,下气缸32,下气缸出口321,分隔板33,第三通孔3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6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然降解的高分子包装材料
- 下一篇: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