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6690.4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2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吕松浩;李雪;徐凌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27 | 分类号: | H01L23/427;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王雯雯,万志香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直接 接触 冷却器 | ||
1.一种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用于功率器件的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本体、第一换热结构和循环泵;
所述冷却器本体具有冷却腔体和与所述冷却腔体相连通的散热口;所述冷却腔体用于填充冷却介质,并用于通过所述散热口使所述冷却介质能够直接接触所述功率器件的散热表面;所述冷却器本体至少围绕所述散热口的周边部分用于与所述散热壁密封配合;
所述第一换热结构的冷却通道与所述冷却腔体通过回流管道相连通;
所述循环泵设于所述回流管道上,用于使从所述冷却腔体内流出的所述冷却介质经所述第一换热结构冷却后回流至所述冷却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一侧壁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循环出液口位于所述冷却腔体的底部,所述循环出液口与所述回流管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循环进液口位于所述冷却腔体的顶部,所述循环进液口与所述回流管道相连通;当所述冷却器本体与所述功率器件密封配合时,在所述冷却腔体内,所述冷却介质的填充量至少能够淹没所述散热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射结构,所述喷射结构位于所述冷却腔体内且朝向所述散热口设置,所述喷射结构的储液腔与所述第一换热结构的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所述冷却腔体位于所述散热口的下方为用于填充所述冷却介质的积液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结构包括喷射板,所述喷射板上布满喷孔以用于使从所述冷却通道冷却回流的所述冷却介质喷向所述散热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结构包括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散热口设置以使从所述冷却通道冷却的所述冷却介质以雾化状喷向所述散热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嘴呈阵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结构具有冷凝通道,所述冷凝通道与所述冷却腔体相连通,用于从积液部挥发后的冷却介质冷凝回流至所述冷却腔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结构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冷却腔体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66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化高散热性的多芯片功率放大器结构
- 下一篇:分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