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顶针自动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6682.X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4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朱兆明;吴桂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百康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2016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顶针 自动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加工装置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连续式顶针自动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原先线圈中的顶针需要用镊子夹住并将其放入线圈中,由于顶针尺寸比较小,对于顶针的夹取较不容易,易被夹飞。这种方式需要借助工具-镊子进行夹取,夹取较有难度,操作的步骤难以加快速度,效率上难以提高,简单的重复操作对于工人易产生疲劳感,会有漏装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式顶针自动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连续式顶针自动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平台、安装在所述固定平台一侧的第一固定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平台另一侧的第二固定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下料管;
在所述下料管开设有若干用于与推动杆、上移动杆或下移动杆配合的通孔;
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推动杆的一端连接固定,推动杆的另一端位于下料管靠近第一固定块一侧的通孔内,且可在气缸的活塞杆的推动下沿通孔的轴向方向移动;
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上下分布的两个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固定有上移动杆或下移动杆的一端,在所述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上安装有限位块和弹簧,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另一端的近端部处,所述弹簧安装在第二固定块和限位块之间,所述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的另一端位于下料管靠近第二固定块一侧的通孔内,且可在弹簧的作用下沿通孔的轴向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活塞杆连接的凹槽,在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顶针配合的圆锥形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之间的距离为顶针长度的1.5倍。
本实用新型能自动将顶针送至线圈中,不需要人工夹取,且保证每次只放入一个的数量,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产品一致性好;
2、效率提高;
3、节省人力,不需要人工装配;
4、操作步骤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续式顶针自动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平台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推动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块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料管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料管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续式顶针自动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连续式顶针自动安装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平台(11)、气缸(10)、固定块(1、9)、下料管(6)和运作模块(2、 3、4、5、7)。
气缸固定块(9)固定在固定平台(11)上,固定块(1)和下料管(6)都固定在固定平台(11)上;
气缸(10)安装在气缸固定块(9)上,推动杆(7)固定在气缸(10)的活塞杆(8)上,推动杆(7)和下料管(6)的通孔有所配合;
限位块(4)固定在两根移动杆(2、5)上,移动杆(2、5)上套有两根弹簧(3)移动杆(2、5)的一端和固定块(1)的通孔相配合,弹簧(3)在固定块(1)和限位块(4)之间推动移动杆(2、5)的移动,移动杆(2、5)的另一端和下料管(6)的通孔相配合,移动杆(5)和推动杆(7)在下料管的同一个通孔中。
其中,固定平台如图2所示,大的圆孔用于放置下料管;气缸的推动杆如图3所示,头部圆锥的设计便于顶针的掉落;固定块如图4所示,底部的两个孔用于安装于固定平台上,正面的两个通孔用于和两根移动杆的配合,移动杆可在两个通孔中移动;两根移动杆与如图5所示的限位块相固定;下料管如图6 所示,中心的通孔用于顶针的下落,两边的通孔用于两个移动杆和推动杆在其中的移动。
下料管中顶针的下料运动过程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百康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百康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6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