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一体化的多要素超声波气象监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724.8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彬;刘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环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光谱西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一体化 要素 超声波 气象 监测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物联网一体化的多要素超声波气象监测传感器。主要用于气象状况监测及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气象监测站,应用领域包括森林、偏远山区、沿海/航海、太阳能发电、电力架空输电线路等。
背景技术
近年全球气候呈逐年变暖趋势,大范围不规则异常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破坏。我国近年大范围极端灾害天气,如干旱、洪涝、覆冰、龙卷风、飓风、台风、冰雹等,在全国多个省份、地区肆虐,灾害气象数据多次打破历史记录:超强台风肆虐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川渝遭受百年一遇大旱又遭遇特大暴雨,罕见暴风雪袭击辽宁、山东,罕见飓风多次袭击河北,新疆发生内陆少见的风灾,贵州、湖南、广西遭遇低温冷冻灾害……,针对频发的气象灾害天气,迫切需要科技手段对气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精确监测。
目前,我国的气象数据监测仍多采用机械式、模拟量等技术采集,存在采集传感器集成度低、机械式结构易磨损、数据采集准确度差、寿命短、后期现场维护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气象灾害频发、机械式/模拟量采集气象传感器精度不高等问题,为提高现场气象数据采集的精确性、现场安装应用简易性性和后期维护方便性,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物联网一体化的多要素超声波气象监测传感器。采用超声波智能数字传感技术、基于冲击原理的雨量测量技术,严格按照国际气象组织WMO和ICAO标准设计,研制出了6要素超声波智能气象数字型传感器,不仅能够对现场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和雨量进行现场实时数字式监测,而且长期使用无需现场校准,免现场维护,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降低了后期现场维护工作量,其功能、性能、准确度远优越于传统的机械气象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物联网一体化的多要素超声波气象监测传感器,包括N个超声波气象传感器,和与超声波气象传感器无线通信的后台服务器;所述超声波气象传感器包括中央处理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的温度采集传感器、湿度采集传感器、风速采集传感器、风向采集传感器、气压采集传感器、雨量采集传感器,以及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的蓄电池,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中央处理器设有无线通信接口,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后台服务器无线通信。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ARM Cortex-a9。采用Cortex处理器开发与设计,不仅具有ARM嵌入式技术稳定性好、功能强大、抗干扰性能好、后期扩展性能好、远程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具备了MSP430单片机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
具体地,所述后台服务器还连接有监控中心显示屏、计算机、手机。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4G/WIFI/光纤。
另外,所述中央处理器还设有定时器。实现数据定时上传功能,并且降低系统功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将改变传统的机械式/模拟量气象数据采集技术,采用超声波智能传感技术、基于冲击原理的雨量测量技术,能够对现场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和雨量6个要素气象数据进行24小时实时、准确采集和上报,弥补气象局不能对小范围内的人烟稀少区域、特殊小范围局地气象状况进行预报和气象信息预报实时性差的不足;另一方面将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处理、供电结构分散化的工作模式。
(2)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冗余性电源+低功耗供电技术,实现各气象监测站在冬季长时间的冰雪期,具有充足的电源供应,确保各气象监测站稳定运行。
(3)本实用新型集超声波气象数据采集、中央数据处理、4G无线通信、太阳能供电、后台服务器为一体,具有监测全面、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高度集成化、现场应用操作简便、后期免维护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环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环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度麦拉贴合机构及高精度麦拉贴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绵地毯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