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537.X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2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4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周雪峰,杨冬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与电插座配合的插头,具体的是一种防止触电的安全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是与插座配合的部件,常见的市电插头有单相两触头和单相三触头两种,其中单相三触头插头通常包括近似三角形的绝缘体,绝缘体一个端面设置有伸出的三个金属触头,侧面设置有插头线,即是插头线与触头长度方向垂直布局,插头线的线芯从绝缘体内与金属触头接通。
使用这种插头,将插头从插座拔下时,需要手指捏住绝缘体的侧面向外用力拉出。当插头刚刚拔出插座的瞬间,插头与插座依然保持电连通状态,但金属触头已经从插座孔露出,由于插头的绝缘体侧面尺寸较窄,如果插头插得过紧,则操作者为增大拔出的力度,手指很有可能碰到金属触头而发生触电。插入插头时,金属触头已经与插座接通而插头未完全到位,由于增大插入力度,手指也有可能滑到金属触头而发生触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插头,具有专门的把手,使用时能避免触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安全插头,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一端面设置有用于导电的触头,绝缘体侧面连接有插头线,且插头线的线芯从绝缘体内部与触头接通,所述绝缘体背离触头的一端面设置有把手,所述绝缘体的截面尺寸范围大于所述触头的尺寸范围,也大于所述把手的尺寸范围。
进一步,所述把手长度方向与触头长度方向平行,把手的至少两个侧面具有内凹的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把手横截面为六边形,且六边形不相邻的三条边为内凹的弧形,且弧形处形成所述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纹路。
进一步,所述把手远离绝缘体的端部设置有把手帽,所述把手帽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把手的尺寸范围。
进一步,所述把手设置有用于手指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长度方向与触头长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触头所在的绝缘体端面与插头线所在的绝缘体侧面垂直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安全插头,绝缘体设置有把手,把手与触头分别位于绝缘体两个背离的端面上,操作时,抓住把手进行插拔,能避免触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插头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插头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插头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绝缘体1、触头2、把手3、弧形面31、把手帽32、通孔33、插头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安全插头,包括绝缘体1,所述绝缘体1一端面设置有用于导电的触头2,绝缘体1侧面连接有插头线4,且插头线4的线芯从绝缘体1内部与触头2接通,所述绝缘体1背离触头2的一端面设置有把手3,所述绝缘体1的截面尺寸范围大于所述触头2的尺寸范围,也大于所述把手3的尺寸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插头,绝缘体1一端面设置有触头2可以像普通插头一样插入插座孔,触头2与插座的触点接触导电。根据情况,触头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例如单相两触头插头;或者三个,例如单相三触头插头、三相三触头插头;或者四个,例如三相四触头插头;或者可以是有更多的触头。
绝缘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设置,例如传统的单相三触头插头,其绝缘体截面形状为带倒角的三角形状,其触头2所在的绝缘体1端面与插头线4所在的绝缘体1侧面垂直布局。
绝缘体1背离触头2的一端面设置把手3,即是把手3和触头2被绝缘体1分隔在两端,插头线4连接在绝缘体1侧面,使用时,可以捏住把手3进行插头插拔。
绝缘体1的截面尺寸范围大于所述触头2的尺寸范围,是指触头2分布在绝缘体1截面范围的内部;同理绝缘体1的截面尺寸范围大于所述把手3的尺寸范围,即是把手3也位于绝缘体1截面范围的内部。当捏住把手3进行插拔操作时,由于绝缘体1尺寸范围相对更大,手指很难跨过绝缘体1接触到触头2,可以避免触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5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