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理型电缆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5509.8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8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朱颖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理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整理型电缆盘。
背景技术
经过城市、农网升级改造以来的10多年发展跨越,百姓用电在原有基础上直线上升。普遍存在线路老化、接线混乱、线径小、安全隐患大、损耗高等问题。随着电网质量和群众需求的矛盾逐步提高,大规模的线路铺设和维护就成为电力建设工作的重点。
在线路作业的主要对象就是线缆,故线缆的收放是施工的必要环节。由于线缆长、沉,故基本使用电机卷收、展放。现有的电动电缆收线盘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其卷收的效果并不好,这主要是因为:由于高度、距离等要求,作业往往预留较多的富余线缆,这就使得需要卷收的线缆较长,卷起的线缆集中缠绕在一处,使线盘线缆的卷绕分布非常不均匀,既不能满足电力工作关于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的要求,也不利于线缆的收纳和保护,容易对线缆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理型电缆盘,它能够在卷收线缆使对线缆的卷绕位置进行导向,使线缆的缠绕分布均匀,提高线缆卷收的整齐,提高对线缆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整理型电缆盘,包括卷线筒,所述卷线筒的两侧设有挡盘,所述卷线筒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中轴,所述中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顶端向上设有提手,所述卷线筒的顶侧设有能够沿着卷线筒横向往复运动的导线机构,所述卷线筒与导线机构相联动。
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导向杆、往复架、导线滑轮、承重滑轮,所述导线滑轮安装在往复架的底部,所述往复架的顶部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设置于卷线筒的上方,所述导向杆的两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挡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承重滑轮固定连接,所述往复架与卷线筒联动。
所述中轴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蓄电池、电机和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与中轴转动连接,所述动力轴与电机连接,所述动力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让位孔,所述卷线筒的内壁上设有内齿圈,所述驱动齿轮穿过让位孔与内齿圈相啮合,所述动力轴的外端自中轴穿出暴露在外部,所述动力轴的外端设有主动齿轮,一侧的所述挡盘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和不完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的外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条形框,所述条形框的左右两侧沿竖直方向设有滑条,所述挡盘上对称的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条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往复架的一侧设有动力带,所述往复架的另一侧设有复位带,所述动力带绕过同侧的承重滑轮并与条形框的顶端固定连接,远离条形框一侧的所述挡盘上设有弹簧,所述复位带绕过同侧的承重滑轮并与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为拉簧或卷簧。
所述导线滑轮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往复架铰接,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与往复架通过蝶型螺栓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卷线筒能用于卷收线缆,其与导线机构联动,及当卷线筒转动时,导线机构在导线筒上方横向往复运行,故当进行卷收时,线缆在导线机构的导引作用下,边缓慢的左右往复移动,边卷绕在导线筒上,所卷绕位置随着卷绕逐渐平移改变,使线缆有序的、均匀的、整齐的一层层卷绕在导线筒上,提高对线缆的保护水平。
所述往复架在导向杆上左右平移实现对卷入位置的导引和调整,运行稳定,结构简洁、成本低廉、易于维护。所述导线滑轮对线缆具有较好的导向和保护作用。使用电机驱动,通过驱动齿轮驱动卷线筒转动,实现线缆的卷收、展放,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传动,有效实现导线机构与卷线筒的联动,同时显著降低传动转速,使导线机构的往复运行与卷线筒的转动相配合。所述条形框与挡盘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且与不完全齿轮相啮合,使转动传动为往复运动,结合弹簧的拉紧复位功能,使往复架实现横向往复。
所述导线滑轮与往复架可拆卸,方便放入或取出线缆,灵活使用其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往复架底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