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95259.8 | 申请日: | 2017-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元;郜慧超;岳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 载荷 标定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悬置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部件,同时电机本身作为一个振动单元也对车辆产生惯性载荷,这两种载荷都会对其周边的相关部件产生疲劳损伤。为此常需校核电机周围相关部件,尤其是悬置系统的疲劳强度性能,校核悬置的强度与疲劳特性就需要先得到悬置的工作载荷,在工程上往往通过标定试验,来获得载荷与应变的关系,再用实测应变反推载荷的方式得到期望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该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加工且可以重复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包括: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与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固定;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一端与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固定,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另一端安装有力传感器,向所述力传感器施加载荷以测试所述后悬置的变形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易于加工且可以重复使用,该标定用固定装置可以真实地模拟后悬置在实车上的受力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载荷标定用固定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悬置车身端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紧固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悬置车身端的内衬套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包括:
连接板;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后悬置电机端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力传感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力传感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悬置电机端的内衬套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悬置车身端固定件 110,底板 111,第一安装板 112,第一环形凸台 112a,第一安装孔 101,
后悬置电机端固定件 120,连接板 121,第二安装板 122,第二安装孔 102,第三安装板 123,第三安装孔 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5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
- 下一篇:拉力器耐劳测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