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废资源化电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4941.5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6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利;石秋强;朱小海;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包头市抚欣冶金有限公司;西安中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F27B1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电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电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固废资源化电炉。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灰霾、酸雨污染、光化学污染日益严重,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70%的NOx排放来源于煤炭的燃烧。目前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多,最为成熟且最有成就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全世界大部分燃煤发电厂都在使用SCR烟气脱硝技术。但在氮氧化物排放大幅度消减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烟气脱硝剂。
SCR脱硝催化剂一般多使用TiO2为载体的V2O5、WO3、MOO3等金属氧化物,这些金属氧化物占成分的99%以上,另外还有铬、砷、汞等重金属。脱销催化剂化学寿命约为5000~24000小时,运行0.5年到4年后就会失去活性,成为一种失效的高危固体废弃物。失效SCR脱硝催化剂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元素,一方面V2O5是一种剧毒物质,会污染地下水资源,不能随意丢弃;另一方面TiO2、V2O5、WO3、MOO3又是价格昂贵的战略资源,对失效SCR脱硝催化剂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回收符合环保政策,并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本实用新型利用直流电弧加热技术,提供一种固废资源化电炉,可根据失效SCR脱硝催化剂性质进行熔融、还原、分离和提纯,从而达到对失效SCR脱硝催化剂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其中有价金属之目的。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固废资源化电炉,其包括炉体、炉盖、加料系统、电极升降装置、烟道除尘系统、短网、变压器和冷却水系统;所述炉体和所述炉盖形成密闭炉膛,炉膛底部设置炉底电极;所述加料系统设置在所述炉体上方,通过加料孔与炉内连通;所述变压器与所述短网连接,所述短网包括导电横臂,所述电极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导电横臂,所述导电横臂通过抱圈连接石墨电极,所述石墨电极穿过所述炉盖上的电极孔,在竖直方向与所述炉底电极相对设置;所述烟道除尘系统通过所述炉盖上的烟道孔与炉内连通。设备采用直流电弧加热方式,熔炼时,炉内采用先熔钢后化渣的工艺,出渣采用留钢操作。
优选地,所述炉盖采用水冷骨架加耐材打结盖板或全水冷结构,下方打结耐火材料保护层,所述炉盖上设有电极孔、观察操作门、加料孔和烟道孔;所述电极孔处设置绝缘耐火砖,所述绝缘耐火砖使所述炉盖与所述石墨电极绝缘,以及密封所述电极孔。
优选地,所述短网将来自所述变压器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石墨电极,所述短网还包括导电铜排、水冷导电铜管、水冷电缆和软补偿。
优选地,所述电极升降装置的升降由电机减速机带动齿轮齿条驱动。
优选地,还包括PLC控制系统,通过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程序自动控制所述电极升降装置带动所述导电横臂连同所述石墨电极进行升降运动,进行点弧和燃弧控制。
优选地,所述加料系统包括电子称重、振动给料机和料管插板阀,能够按给定的加料量向炉内连续或断续加料。
优选地,所述烟道除尘系统包括烟道阀、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器、除尘风机和烟囱,炉内的抽风量可通过所述除尘风机变频或调节所述烟道阀开度进行控制。
3.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废资源化电炉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固废资源化电炉通过对类似失效SCR脱硝催化剂这种高危固体废弃物进行熔分、还原并无害化处理,并从中分离、提取其中有价金属,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环保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废资源化电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盖、3-加料系统、4-电极升降装置、5-烟道除尘系统、6-短网、7-变压器、8-冷却水系统、9-导电横臂、10-石墨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包头市抚欣冶金有限公司;西安中冶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包头市抚欣冶金有限公司;西安中冶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4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